甘蔗工作总结 篇一
甘蔗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甘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这次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甘蔗种植和管理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甘蔗工作中的经历,并分享我所学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参与了甘蔗的种植和管理工作。在田地里,我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来种植甘蔗,并掌握了甘蔗的种植技术和操作方法。我学会了如何合理施肥和浇水,以及如何防治甘蔗病虫害。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甘蔗的生长规律和管理要点,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其次,我参与了甘蔗的收获和加工工作。在收获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判断甘蔗的成熟度和收获时机,并掌握了正确的收割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在加工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甘蔗榨汁和提取糖分,以及如何对甘蔗进行初步的加工和储存。通过这些工作,我对甘蔗的生命周期和加工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这次甘蔗工作中,我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田地里,我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甘蔗的种植和管理工作。我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通过这次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这次甘蔗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甘蔗工作总结 篇二
甘蔗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甘蔗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收获。通过这次工作,我对甘蔗的种植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甘蔗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教训。
首先,甘蔗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细心和耐心。在甘蔗的种植过程中,我发现种植环境和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对甘蔗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甘蔗的正常生长和高产。因此,我学会了细心观察和调整甘蔗的生长环境,以及耐心等待和维护甘蔗的生长过程。
其次,甘蔗工作需要与时间赛跑。甘蔗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需要耐心等待和及时处理。在田间管理中,我发现甘蔗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时刻都在发生变化,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环境变化来调整管理措施。如果错过了适当的时机,可能会导致甘蔗的生长受到影响,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我学会了与时间赛跑,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以保证甘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最后,甘蔗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在甘蔗工作中,我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通过这次工作,我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团队中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这次甘蔗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甘蔗工作总结 篇三
甘蔗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概述
(一)广西甘蔗产业发展趋势
1996-2007年,我国食糖消费量从780万吨增加到1340万吨,年均增长46万吨。据此推算,到2015年,国内食糖需求量将达1700多万吨。预计2015年,玉米糖产量250万吨,甜菜糖产量150万吨,甘蔗糖需求量1300万吨以上。按照2007年我国甘蔗糖产量1075万吨测算,到2015年甘蔗糖增加200多万吨,即可满足国内食糖需求。根据农业部规划,2015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2134万亩,产蔗11878万吨,产糖量1438万吨,其中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330万亩,产蔗7510万吨,产糖量902万吨,广西甘蔗面积、产量、产糖量分别占全国的62%、63%和62%。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农业部规划、历次国内食糖价格涨落和广西实际等综合分析,广西每个榨季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250-1330万亩,产糖量保持在850-900万吨,有利于保持糖价稳定在合理价位,比较适当。为此,广西甘蔗产业发展要走不断扩大蔗地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提高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努力提高单产;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产业竞争力的路子。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发展,不是盲目扩大产能、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产糖量,而是主攻单产、蔗糖份、甘蔗间套种,发展循环经济、蔗糖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规划目标与内容
项目利用甘蔗生产及供销的有利契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力求通过2年时间,建成以地域为单位,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具体建设内容为:建成甘蔗种植基地20000亩,并严格规范化种植和全面实施水肥一体化主半机械化收割模式
(二)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1、实施地点:广西崇左市、宁明、龙州、扶绥等地域。
2、实施规模:第一年在各地开始设立示范性种植基地各1000亩,争取第二年各地域种植面积均超过5000亩,共计超过20000亩。
(三)项目实施方式
1、公司向农户租赁土地统一种植,投资及收入均归投资者所有。
2、公司统一采购甘蔗种及化肥农资,将种植管理与化肥农资以每亩用量为单位进行承包性质发包给承包责任人,并由农业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公司与承包责任人签订生产协议,确定每亩每季必然向公司上缴产品数量比例。公司再统一销售给糖厂进行资金回笼并结算承包责任人效益。
3、目前广西甘蔗的合作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公司与农户合作模式即公司按一定资金合作模式确保每亩为1000元租金收益,产量测评后,农户在此基础上可获得20-40%的分红。二类为与农场租凭式合作,以上缴每亩2-3吨甘蔗产量为租金,其它为效益的方式,保证为大面积种植连片开发。
(四)项目实施程序
1、由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提供现行甘蔗品种,并承担高产种植要求标准。
2、由南宁金仓农资有限公司拟定全套施肥方案并提供肥料,科学搭配各种
肥料,每亩全季度施肥总额控制在500元以下。
3、各品种甘蔗种植为一年收割季,平均亩产量达到6吨。
(五)效益预测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亩可实现收入3000元,利润1500元。相当于生产资料投入500+720=1220元,可控制人工成本每亩300元。
2、社会、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引导农民从小生产步入大市场,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农户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项目规划的依据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把农业放在首位,已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但农村经济还比较脆弱,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土地的生产潜力还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农民收入增长仍较缓慢,把甘蔗作为高效特色产业发展是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可行性
1、甘蔗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我区中南部成功种植,生长适应性广,传统的甘蔗种植为冬种秋收。
2、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目前甘蔗的深加工产业发展迅猛,甘蔗供应明显不足。
3、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全新品种一次植入,可连续收获3-5年,具有持续增收能力强的特点,在正常管理情况下,每亩平均产量为4-5吨,公司标准化管理基础上,每亩平均产量可达6-8吨,产量跟产值也可大幅上涨,同时也使投资回报率加大。
三、规划内容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以点代面,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以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为目标。突出规模,加快发展步伐,培植支柱产业,促使农业结构优化。
(二)项目的主要功能
1、集约化生产。该项目实施后,将增加农业投入,推动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促进项目经营的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2、推广农业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以项目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将生产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示范辐射。该项目建成后,一旦投产,将对周边县区起到极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于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规划原则
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开发,交通方便,排灌良好,壮苗定植,早果丰产,密植栽培,合理间套,篱架整形,通风透光”的规划原则。
四、项目的意义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和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有利于促进新兴
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走向市场经济引导下的产业化商品经营生产方式;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五、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是农民增收、企业赢利的好项目。
南宁市金仓农资有限公司
2013年8月6日
附件:11-12年榨季广西主产区甘蔗考察报告
甘蔗工作总结 篇四
1、甘蔗高产创建推进情况
2012年,根据国家农业部安排,XX县开展整县、整乡、整建制甘蔗高产创建推进工作,全县共推进3片创建在勐遮镇、勐海镇(水田)、格朗和乡(旱地)共计3。2万亩,三个示范点。
(1)。勐遮镇:示范面积1万亩(水田高产创建)建设在曼恩、景真、曼弄三个村民委员会,涉及到九个村民小组846户种植户;示范品种有桂糖21号、云蔗03/422、粤糖93/159、德蔗03/83、福农38号等。
(2)。勐海镇:示范面积1。2万亩(水田高产创建)建设在曼短、曼尾两个村委会,涉及到11个村民小组760户种植户,示范品种桂糖21号、云引3号、粤糖93/159,德蔗03/83。
(3)。格朗和乡:示范面积1万亩,(旱地甘蔗高产创建)建设在苏湖、帕沙、帕宫、帕真四个村委会,涉及到49个村民小组,2459户种植户;示范品种有桂糖21号,新台糖20号、25号、德蔗03/83等。
2。健康种苗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由于甘蔗病虫害为害严重,尤其种传甘蔗病害发生更普遍,为害更严重,致使甘蔗单产低、种质退化、为此,在甘蔗上推广健康种苗,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为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勐遮镇推广500亩健康种苗种植示范。
3。甘蔗间套种:
计划甘蔗间套种面积13100亩,实际完成16897亩,超额完成3797亩,完成率12xxx%。其中:玉米8980亩、黄豆500亩、马铃薯100亩、黄瓜5100亩、其他2217亩。
4。甘蔗全程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在勐遮镇、勐海镇等进行推广5100亩机耕、机耙、机开沟、机种、机培土机械化技术推广。
5。科技培训
11/12年度,XX县甘蔗技术推广进行甘蔗高产增效技术培训,推广了冬春植深沟板土种植技术,间套种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技术,甘蔗全程机械化应用技术,及防涝、抗旱技术措施培训等171期15070人/次。
6。信息工作:2012年发布甘蔗科技信息共65期,定期向州农业局、州甘蔗综合试验站及县农业和和科技局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甘蔗工作总结 篇五
1。甘蔗新品种引进
2012月2月从省甘科所引进国家示范品种6个、广西5个共十一个新品种,在XX县甘蔗技术推广站曼真良种繁育基地进行试验、繁育:云蔗03/194、福农39号、柳城05/129、桂糖02/351、粤糖00/318、福农30号、roc96/38、roc29、湖光1号、台糖186、台糖190新品种。
2。 甘蔗良种推广
11/12年度全县推广甘蔗良种面积18。05万亩;良种率达90。8%。大田生产主推的甘蔗良种粤糖60号、德蔗03/83、粤糖53号、、粤糖93/159号、新台糖20号等优良品种。
3。甘蔗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开展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品种试验、示范共5个167个材料
生态育种试验:开展第三轮生态育种试验49个材料,开展第二轮生态育种47个材料宿根试验,第二轮生态育种扩繁试验23个材料,第一轮生态育种扩繁试验23个材料;为今后区域化试验、后备品种提供技术依据和材料储备。目前,已完成除草、追肥、培土中耕管理工作。
省区试第十一套试验:开展省区试第十一套甘蔗品种水田和旱地品种比较试验宿根第二年新植各14个材料,为选育甘蔗新品种,最终为我县甘蔗品种结构调整,甘蔗品种更新换代提供重要依据。
省区试第十二套预备试验:开展省区试第十二套预备试验23个材料,继续省区试第十一套预备宿根试验14个材料,为确定和提供品比试验材料和足量品比试验材料。
省区试第十二套试验:开展省区试第十二套甘蔗品种水田和旱地品种比较试验12个材料。
引种观察试验:云蔗03/194、福农39号、柳城05/129、桂糖02/351、粤糖00/318、福农30号、roc96/38、roc29、湖光1号、台糖186、台糖190等11个新品种。
甘蔗工作总结 篇六
海南史志,1992(3),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海南甘蔗发展史
张运华
海南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我国种植甘蔗的重点省份。海南岛植蔗业历史悠久。从汉至唐上千年,渔猎经济仍居重要地位,农作物以甘薯为主,水稻次之,还种植甘蔗。东汉时,海南农民已经掌握了甘蔗榨糖技术。隋唐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甘蔗的栽培很普遍。元代汪大渊著的《岛夷志略》一书就有“酿蔗浆为酒”的记载。以后随着闽人移居海南不断增多,海南种植甘蔗面积也不断扩大。到十七世纪初期,甘蔗已成为海南主要农作物之一.明代末年,官家组织士兵屯田垦荒,广植甘蔗,自清康熙中叶至“乾隆盛世”,海南政局稳定,甘蔗生产又进一步发展,制糖业兴起逐渐遍及全岛。19世纪下叶起,随着国内形势变化,本岛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刺激了甘蔗生产明显的发展。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战争破坏,蔗糖业冷落萧条。解放前夕,甘蔗种植面积不过几万亩,全省一问机制糖厂都没有,只能生产少量土糖,产糖量仅4.5万吨。
蔗糖是人类生活必需的食品,除供人们直接食用外,它又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甘蔗加工制糖的副产品是轻工、化工的原料,可以生产甲醇、乙醇、丙酮、甘油、赖氨酸、柠檬酸、味精、酵母等。甘蔗渣既能造纸、造纤维板、提取人造纤维,又是营养丰富的饲料。
另外,海南岛甘蔗和制品货币回笼,每年可达5.6亿元,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在海南发展甘蔗生产。
海南岛解放后的40年来,甘蔗生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在迅速恢复中发展
为了迅速恢复、发展甘蔗生产,五十年代,海南农业部门贯彻了农业部、轻工部提出的按照国家计划扩大糖蔗种值面积和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针。在此期间,海南农业部门采取了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技术及丰富经验。同时,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收购价格政策,采取了必要的经济扶持措施,如对主要甘蔗产区发放了肥料、种苗、粮食等无息贷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从而调动了农民发展糖蔗生产的积极性。一九五三年春,经国家农业部确定,在崖县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的甘蔗育种场,开始了中国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工作。以后,还相继建立了甘蔗科学研究所、试验站,加强了甘蔗良种选育工作,积极推广了台
34、印度290等甘蔗良种。由于换用良种,甘蔗单产比原来提高20%,糖分含量提高1—3度。所有这些,有效地促进甘蔗生产的发展。据统计,一九五二到一九五四年糖蔗总产量达13.64万吨,比一九四九年产量4.5万吨,增加9.14吨,增长2.03倍,大大超过解放前水平。
在三年恢复和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间,海南尽管物质条件较差,抗灾能力很薄弱,但由于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特别是执行了xxx中央的各项农业经济政策,农民的政治情绪饱满,生产积极性高涨。因此,甘蔗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一九五七年全岛糖蔗总产量35.45万吨,比一九五O年的5万吨增加30.45万Ⅱ电,增长6.09倍,其产量有很大增长。
二、严重受挫之后的调整
一九五八年以后,糖蔗产区的粮食征购任务加重,粮糖矛盾很突出,糖农的口粮得不到保证,因此普遍压缩甘蔗的种植面积,改种粮食,有的地方还将甘蔗挤上了山。在此期间。由于受瞎指挥、浮夸风等“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为浮夸虚报产量起了鼓劲打气的作用。更严重的是,一九五八年下半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否定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生产劳动军事化,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同时,秋收未完就将农村大批劳动力调出去大办钢铁等,致使成熟的甘蔗扔在地里收不回来,损失严重。
一九五九年八月,由于在全岛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于是,农业战线上的高指标越来越高,浮夸风越刮越大,加上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连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甘蔗生产都低于一九五二年的水平。一九六一年全岛甘蔗总产量为6.34万吨,比一九五二年14.83万吨减产8.49吨,减产幅度达57.25%。全岛甘蔗的生产、农民的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为了扭转甘蔗生产严重下降的局面。海南各地认真贯彻xxx中央、xxx关于国民经济调,墼、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一九六一年四月xxx中央发布《关于收购重要经济作物实行粮食奖励的指示》以后,普遍实行承包奖励的办法,超产归己,农民得到的糖可以上市议价出售,也可以向国家换购粮食、化肥。这些政策对促进甘蔗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很快就从“xxx”的挫折中恢复过来了。到一九六五年,甘蔗总产量已达53.58万吨,比解.放初期的一九五二年14.88万吨,增38.70万吨,势头很好。
三、徘徊和缓慢发展
正当甘蔗生产由恢复走向发展的时候,一九六六年举国上下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xxx”,在这场**中,“xxx”把“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推向极端,他们认为“农业内部十二字,除粮食外,其余十一个字都是杂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海南许多地方把发展粮食与发展以甘蔗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对立起来,只抓粮食,忽视其它,从全岛来说,粮食生产与以甘蔗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出现了严重失调的局面。一九七六年与一九六五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平均年递增4.58%,人均粮食占有量比一九六五年只增加3斤;而甘蔗亩产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都在1.12吨至1.34吨之间徘徊,同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七年亩产2吨以上相比,相差一倍。以甘蔗为主的热带作物生产出现倒退现象,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
一一九七六年十月,打倒了“xxx”,结束了“xxx”的十年**,但在一九七
七、一九七八年上半年,由于在指导思想上未能清除“左”倾错误,因而海南的甘蔗与其他热带作物生产没有多大起色。
四、持续稳定的大发展
一九七八年以后,国家为了加快糖料生产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糖蔗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一九七八年,xxx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增加糖料的奖售化肥标准,每吨甘蔗奖售化肥50斤;并决定免去海南岛上调粮食的任务。一九七九年,国家进一步提高了糖料收购价格。海南行政区在国家统一调价的基础上,由地方财政拨款实行了价外补贴,有的糖厂还实行了利润返还,使糖蔗价格比较合理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糖蔗生产的积极性。
在此期间,海南各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粮食生产与甘蔗及其它热带作物生产得到全面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岛粮食播种面积为963.14万亩,一九八四年调减为798.48万亩,六年中减少164.66万亩,但粮食平均每年仍增8880万斤,与一九七八年相比,一九八四的甘蔗总产为283.99万吨,增长402.19%。
一九八五年海南农村把调整产业结构与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逐步放开农副产品价格、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加速帮助农民致富等结合起来。同时,进一步调整了粮食与甘蔗及其它热带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一九八五年,全岛粮食播种面积为761.85万亩,比上年减少36.33万亩,幅度为5.05%,是一九七九年以后调减最多的一年,粮食作物面积在农作物中的比重,由一九八四年的74.36%下降到68.65%,甘蔗种植面积达173.55万亩,比一九八四年增方55.75万亩.增长32.23%。
这些变化,反映了海南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布局逐步向合理方向发腱,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自然资源优势的较好发挥、甘蔗等经济作物
较快的发展。
在发展甘蔗生产中,海南广大蔗糖科技人员把振兴糖业和提高甘蔗作物科学水平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从蔗糖的岛情出发,把传统的甘蔗作物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积极推广甘蔗作物的优良品种。经鉴定推广的早熟良种有印度99
7、桂糖一号,中熟良种有台糖1
34、粤糖63/2
37、儋蔗一号、平沙68/22;晚熟良种有海蔗四号、粤糖71/
210、粤糖57/423。而印度99
7、粤糖63/2
37、儋蔗一号等,属中茎种,抗旱能力强,宿根性好,适合于旱坡地种植。桂糖一号、海蔗四号、粤糖71/210,粤糖57/423等是中大茎种,适合于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旱田种植。平沙68/22抗盐碱性强,适合于海边和盐碱地种植。在诸多品种中,中熟种台糖134,最为海南农民所喜爱。这个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高产,当前全省大面积种植。另一方面继续普及推广行之有效的传统技术,如旱作农业技术,土壤养用结合技术、精耕细作技术等。同时,对发展甘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旱、涝,低温冷害,病虫害等各种灾害的综合治理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各级领导提供了决策建议,并在广大农民中普及甘蔗生产的科技知识,为提高其生产力作出贡献。海南建省后,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甘蔗生产的发展,成立了省甘蔗糖生产指(上接60页)挥部,发布了《海南省糖厂原料甘蔗砍运榨管理条例》,同时,落实了甘蔗生产的政策,提高了收购价格,对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良好服务,从而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使甘蔗作物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初具规模,到****年种植面积达112.79万亩,总产274.23万吨,总产量增长为一九五二年的18.4倍。一九九一年种植面积l 39.43万亩、总产387.48万吨,比建省前的一九八七年种植面积124.91万亩、总产261.40万吨,分别增长11.6%、48.2%。这就为海南创办全国最大的特区,大大地增强了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