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篇一
近期,我作为领导包村的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与村民们一起努力,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们的工作,分析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着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与村民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民对于增加收入的渴望和需求。因此,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我们与当地农业专家合作,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我们鼓励村民发展农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我们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了解到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状况后,我们积极寻找合适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到了一些项目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农村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我们还组织了一些义务劳动活动,动员村民们一起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努力,许多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的出行更加便捷,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我们的工作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些村民的需求我们无法满足,有些项目我们无法推进。其次,一些村民对于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存在抵触情绪,他们对于改变持保守态度。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一些项目的资金支持不稳定,进展缓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扩大我们的工作范围。其次,我们将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更好地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将加强对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增加村民对于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认同和支持。最后,我们将加强对于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总的来说,我们在领导包村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总结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果。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篇二
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领导包村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村,与村民们一起共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在此,我将总结我们的工作,分析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注重发展农村经济。通过与村民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我们了解到农民对于增加收入的渴望和需求。因此,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村产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我们与当地农业专家合作,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我们鼓励村民发展农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这些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许多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我们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了解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后,我们积极寻找合适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我们与相关部门合作,争取到了一些项目的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农村的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我们还组织了一些义务劳动活动,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努力,许多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的出行更加便捷,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我们的工作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些村民的需求我们无法满足,有些项目我们无法推进。其次,一些村民对于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存在抵触情绪,他们对于改变持保守态度。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一些项目的资金支持不稳定,进展缓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扩大我们的工作范围。其次,我们将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更好地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将加强对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增加村民对于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认同和支持。最后,我们将加强对于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总的来说,我们在领导包村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总结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果。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篇三
XXX镇第十四批下派干部包村
工作汇报
XXX 各位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镇的包村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第十四下派干部包村工作已接近尾声,现将近期包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包村工作是加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部署,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班子、强队伍、保稳定的“强基固本”之策。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包村工作,把包村工作列为一件大事来抓,视包村工作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改善山区贫困落后面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召开党委会,研究讨论包村工作,成立了有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本着“驻村干部打头阵、包村干部做后盾”的原则,每村还派驻了一名机关干部到村协助包村组工作,并把包村工作情况列入《党建目标责任书》和《XXX镇农村工作考核办法》,作为考核镇村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搞好协调,做好服务,为包村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小组成员经常到包村工作组所包的村督促检查工作,积极协调和帮助包村工作组理思路,定措施,并形成了定期调度的工作制度。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包村干部到镇里召开座谈会,参加有关会议,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坚持做到了包村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小组成员还积极与包村各部门联系,对包村工作组的工作情况及时反馈,寻求各派出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并多次邀请各部门负责领导到所包村指导工作,共商发展大计,促进了包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认真搞好服务,为包村工作组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包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真帮实扶,包村工作成效显著
全体包村干部扑下身子,扎根XXX,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开拓创新,他们在深入帮扶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区村产业开发水平低,群众生活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围绕村的水、电、路、生态养殖业、种植业等基础性公益事业建设为目标,多方筹措资金,慷慨解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实实在在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了为民想、解民忧、帮民富。
找准突破口,狠抓村级组织建设。下派干部把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采取“帮、促、整”的措施,一方面通过集中学习和个别谈心,着力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另一方面认真落实《泰安市村级工作运行规范(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责任落实等各项制度,建立保障班子成员团结和谐的制度机制,增强班子团结,提高整体效能。再次,积极协助镇党委抓好村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大胆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激活班子活力,理顺村两委关系,通过以上工作,大大增强了村“两委”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因势利导,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也是群众最着急、最企盼解决的难点问题。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解决行路难、饮水难、浇地难、上学难、用电难等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紧紧依靠派出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所有下派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全员争取,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争取资金项目。截止目前,全镇5个后进村共硬化村内道路3条,自来水工程2处,所包村户户通上有线电视,修缮桥梁一座、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委办公场所2处,在建1处;正在建设红色纪念馆一处,帮助解决村委办公桌椅共40余套,更换变电设施1处。极大地改善了后进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调度,严格管理
镇党委政府加大对包村干部的管理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工作安心,生活上舒心,为各工作组顺利开展工作铺平了道路;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派出所、综治办、安监办等各个安全部门,为工作组保驾护航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为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镇党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一次现场观摩会,让各工作组长、驻村书记汇报一个月来的工作,使他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总之,在市委组织部和相关领导的帮扶下,这次包村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主动与包村组和各单位领导积极合作,联手共建,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为此次包村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篇四
昌乐县包村联户工作情况汇报
_昌乐县委组织部
我县的包村工作从1998年开始,特别是2007年以来,县委部署开展了大规模的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发展致富活动,深入农村一线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推动了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共组织93个部门(单位)包靠369个村,每村都有3—4名机关干部常年包靠;2359名机关干部与2274名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一、创新包村方式,建立“搭配科学、全面覆盖、联建共建”的包村工作格局
(一)立足实际,科学结对。按照“组织引导、自愿结对、适当调整”的原则,结合部门特点和村庄实际,合理确定联建对子。既有一个部门帮扶多个村(社区)的,也有一个村(社区)由多个部门帮扶的。对发展潜力大,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村,重点引导资本、项目、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的部门对其帮扶,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培植主导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后进村,重点引导党建工作基础好、工作力量强的部门对其帮
(二)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统筹县镇两级干部资源,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片(社区)、机关干部包村(社区)联户,即每2至3名县级领导包靠一个镇(街道),综合协调、具体指导包村联户工作;每个部门(单位)包靠1个或几个工作片(管区),对所包片(管区)的包村工作进行统筹和调度;每个行政村派驻1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不少于3人,其中镇(街道)搭配1人,由包村部门的1名科级干部任组长,具体负责该村的包靠联户工作。对部门选派的包村干部,县包村联户办公室严格审核把关,做到“两优先一不准”:优先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包村,优先选派有发展潜力、责任心强的干部包村,不准随意调换包村干部。每个包村部门都组织本单位有帮扶能力的机关干部全员联户,每人至少联系帮扶1个困难户,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联建共建,以城带乡。为建立部门包村工作的长效
机制,为村里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县包村联户办公室积极引导包村部门与村(社区)建立联合党组织。联合党组织成员一般由5—7人组成,县直部门机关党组织书记任联合党组织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机关包村干部任副书记。联建双方每月召开一次联合党组织成员会议,沟通思想,通报情况,解决问题,研究部署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吸收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参加。联合党组织从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联建内容,努力做到“七联”,即班子联创、队伍联带、活动联谊、阵地联建、困难联帮、资源联享、责任联担。机关包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经常面对面沟通,手拉手帮扶,使农村党员干部在互动交流中学习了先进理念,提升了思想境界,提高了工作本领。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包村联户活动的深入开展 每年年初,县委都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查找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掌握群众的所想所盼。在此基础上,明确包村任务,突出包村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引导包村部门紧扣不同时期的主题深入开展工作。
(二)2009至2010年,坚持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为主题开展包村工作。组织开展了“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党建工作创新年”活动,提出年内基层党组织建设达到“两个100%”的目标,即100%的行政村(居)有健全的领导班子、有办公活动场所、有基本的工作制度、有正常的党员纳新机制;100%的规模以上企业有党组织、有党员活动室、有规范的党组织活动、有正常的党员纳新机制。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包村部门共协助所包村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000多名;修缮办公场所473间,369个村级场所全部实现了面积达标、设施配套、制度规范、功能齐全的目标,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村级工作运转有序、民主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完善,村级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同时,在全县排查出了49个后进村,逐一落实包靠部门,实行台账
管理,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因村制宜,通过两年的帮扶全部实现了转化升级。
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篇五
区科协2009年包村工作情况汇报
一年来,区科协为了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的包村工作精神,排一名副主席专门负责包村工作,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先后10次到所包扶的村尹杖子村去帮助村班子谋发展,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协助村做好各项工作,使包扶的村在农业、工业、社会事业和村务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协助村做好农业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在召都巴镇建设“万亩特色农业园区”规划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协助村两委班子积极动作,与天赢蔬菜有限公司签定出租土地150亩,集中种植元葱,使80多户农户有了旱涝保收的稳定收入,同时也推动了村的经济发展。
二、协助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区政府确定今年为项目建设年,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三园一带”为载体。工作重点是新上一批重点项目,打造项目载体,做好项目储备,着重抓好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第三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为了协助村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们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想办法,想对策,集全村之智,倾全村之力,大打项目攻坚战,以项目建设年的实际成效推动全村经济工作实现新突破。经过我们运作,1
引进朝阳佳宇养殖有限公司项目一个,该公司投资人为王文林,该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到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建猪舍8栋,到8月末交付使用,年内正常运行。
三、协助村抓好稳定工作
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理村务,使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达到“阳光操作”,真正实现了“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干事”,让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有了崭新的评价,群众关心集体的多了,上访的越来越少了,促进了村的和谐与稳定。
四、帮助村新建科普宣传栏
帮助村加强“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多方筹措资金14000多元,新建了长7米、高2米、白钢制作的高标准科普宣传栏。宣传栏内容包括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栏全部用玻璃和白钢制成,美观大方、实用。科普宣传栏的投入使用,使村有了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科学知识等的新阵地,提升了村委会整体形象和工作水平,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了广大农民,更好的促进了农村群众科普知识的普及。
五、协助村抓好重大节日活动
今年是建党88周年,为了搞好此次活动,我们与村一起召开了党员大会,与党员一起学党章,凝聚了党心,提高了党员的素质,丰富了党员在党内的生活。在此次活动后,不交纳党费的半
数以上的老党员经过学习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主动交纳了党费。
龙城区科学技术协会
2009年12月1日
领导包村工作总结 篇六
党建包村帮扶工作计划
党建工作计划吉安市_驻峡江县福民乡娄屋得村工作组2004年包村帮扶工作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包村帮扶任务,吉安市_包村帮扶工作组于8月初进驻峡江县福民乡娄屋得村。工作组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乡镇、村组、农户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对帮扶项目进行反复论证,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一道,从娄屋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市_领导提出的“巩固成果、扩大辐射、确保五好”的要求,特制定2004年包村帮扶工作规划。
一、娄屋得村的基本情况娄屋得村地处峡江新老县城之间,交通便利,是乡政府所在地,据新县城13公里。全村有1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56户2100人,村干部5人,党员45人,有1000名劳力,总面积10937亩,其中稻田5237亩,山林5000亩,水库700亩,人平耕地面积近2亩5分田土,全村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烟叶、水果、鸭禽等为辅。200*年,全村人均粮食130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在峡江县村级收入属中等。通过工作组的帮扶,使娄屋得村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团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风纯正、社会稳定,全村成为峡江县的先进村、小康示范村。
200*年是三年包村帮扶的第一年,是开创局面的一年,十分关键。工作组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遵照市村建办公室的具体部署,按照“抓好根本,打好基础,确保重点”的工作思路,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圆满完成第一年的工作任务。
一、立足根本,加强村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建好班子。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五个好”为目标,切实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通过交心引导,培训或督促自学的方式使支部成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管理水平,加强对农业技术、致富技术的学习,增强带头致富的实际本领。
2、抓好队伍。建立一个党员活动室,组织现有党员开展学党章、学农业技术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科技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本村脱贫致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三会一课”,工作组每季给党员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倡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努力纯洁党员队伍。发现、培养和吸收有条件的干部、村民特别是有文化、有技术、乐于奉献的青年到党组织中来,保持本村党组织的活力,壮大党员队伍,尽快成为“红旗村党支部”。
3、教育村民。以组为单位,在村民中每月组织一次以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重点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村民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村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建立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实行公开;坚持和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按期选举制度;建立健全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完善村规民约。
二、打牢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1、修好一条“致富阳光大道”。整修、拓宽、加固棱头至罗家村公里村级公路,确保交通运输畅通,解决五个自然村800余人行路难及方便农产品销售问题。
2、修缮东坑引水工程,建一段40米长的渡槽引活水入塘坝水库,解决东坑200余亩农田的用水问题。
3、改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娄屋得村办公场所设施简陋,房屋年久过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装修,建成全村党团员、民兵活动中心,建好计划生育、村民保健阵地,布置村务公开栏,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抓住重点,搞好粮食生产、山地开发、家庭养殖,增加村民收入,解决温饱问题,壮大集体经济
1、狠抓粮食生产,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