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寓意着祈求平安和健康。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首先,我家乡的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挂上艾草和菖蒲,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邪并保佑家庭平安。他们会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和窗户上,还会在家里煮艾草水,用来洗澡和喷洒在家具和床上,以驱走疾病和邪恶。
其次,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的食物。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粽子,有的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口味各异。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保佑自己在一年里都平安健康。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划龙舟。龙舟是一种特殊的船,形状像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组织划龙舟比赛,有时还会在船上竖起一个竹竿,固定在船头,然后用红丝绳把一个鸡蛋系在竹竿上。比赛时,参赛者们要全力划船,争取把竹竿上的鸡蛋夺过来。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运动,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
最后,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运动,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方式。在比赛中,人们要合力划龙舟,一起奋力向前,争取赛出好成绩。这项运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巧,还有团队合作精神。赛龙舟是我家乡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前来观看。
总的来说,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艾草、菖蒲、粽子、龙舟和赛龙舟都是我家乡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参与这些庆祝活动,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二
端午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首先,我家乡的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后,制作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的食物。做粽子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先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竹叶包裹好,再蒸煮一段时间。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夕,全家人一起动手制作粽子,这是一种团聚和亲情的体现。制作好的粽子有咸的和甜的两种口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其次,我家乡端午节的习俗还包括赛龙舟。赛龙舟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运动,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参赛者们要全力划船,争取赛出好成绩。赛龙舟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参赛者们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划得快、划得稳。观看龙舟比赛也是一种享受,人们会聚集在河边,为参赛者们加油助威。
此外,我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挂菖蒲和艾草。人们相信挂菖蒲和艾草可以驱邪,保佑家庭平安。他们会将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和窗户上,还会在家里煮艾草水,用来洗澡和喷洒在家具和床上,以驱走疾病和邪恶。这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健康的方式。
最后,我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踏青。踏青是一种户外活动,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去郊外或者公园里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他们会带上粽子和其他食物,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踏青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一种庆祝和欢乐的体现。
总的来说,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丰富多样,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制作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和艾草,以及踏青都是我家乡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参与这些活动,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三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四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五
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端午前一天,妈妈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六
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殊只是体现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时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测,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欢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时吃的也少,因为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经常吃到咸鸭蛋,若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小时候,早饭吃好就是过端午了,因为午饭又和平时一样了,能吃的起饺子的人家很少。现在不一样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鸭蛋越来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饺子到慢慢变成了主要的过节吃食,一到做午饭的时间,家家厨房里都传出“笃笃笃”剁饺子馅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