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典故:目连救母 篇一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亡灵,并祈祷亡灵得到超度。而目连救母则是中元节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
据传说,目连救母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僧人,他的母亲因为犯了罪被判处死刑。目连为了救母,放弃了出家,冒着被追杀的危险来到狱中探望母亲。然而,他的母亲在狱中已经被处决,只留下了一具尸体。
目连见到母亲的尸体后,非常伤心,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哺育母亲。他用刀将自己的肉割下,放在母亲的尸体旁边,希望能够让母亲复活。然而,每天晚上,饿鬼都会来吃掉他的肉,母亲仍然没有复活。目连坚持了七年,直到他的身体被吃得只剩下骨头,母亲才得以超度。
这个故事让人们感动不已,也成为了中元节的重要寓意之一。中元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相信在这一天,亡灵会返回人间,祖先的灵魂会回到家中与后代团聚。目连救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死,亲情的力量是无法被割舍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珍惜家人的存在,用真心去对待他们。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祭祀祖先和亡灵,为他们祈福。同时,也会放出孤魂野鬼,以示对亡灵的关怀和敬意。目连救母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祭祀亡灵的同时,要怀着感恩和慈悲的心,帮助那些在人间无依无靠的亡灵,让他们得到超度和安息。
中元节是一个传统而庄重的节日,目连救母的典故让人们在这一天更加珍惜家人的存在,感恩祖先的恩德。它不仅是一段动人的故事,更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亲情和家庭的深深思念的象征。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感受亲情的温暖,用心祭祀祖先和亡灵,让他们得到安宁和超度。
中元节的典故:目连救母 篇二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亡灵,并祈求亡灵得到超度。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就是目连救母。
据传说,目连救母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僧人,他的母亲因为犯了罪被判处死刑。目连为了救母,放弃了出家,冒着被追杀的危险来到狱中探望母亲。然而,他的母亲在狱中已经被处决,只留下了一具尸体。
目连见到母亲的尸体后,非常伤心,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哺育母亲。他用刀将自己的肉割下,放在母亲的尸体旁边,希望能够让母亲复活。然而,每天晚上,饿鬼都会来吃掉他的肉,母亲仍然没有复活。目连坚持了七年,直到他的身体被吃得只剩下骨头,母亲才得以超度。
目连救母的故事让人们深受触动。它展示了目连对母爱的无限执着和牺牲。虽然最终目连的母亲并没有复活,但目连却因其孝心而得到了超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是无法割舍的,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要坚守信念。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祭祀祖先和亡灵,为他们祈福。同时,也会放出孤魂野鬼,以示对亡灵的关怀和敬意。目连救母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祭祀亡灵的同时,要怀着感恩和慈悲的心,帮助那些在人间无依无靠的亡灵,让他们得到超度和安息。
中元节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亲情和家庭的深深思念的节日。目连救母的典故让人们在这一天更加珍惜家人的存在,感恩祖先的恩德。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感受亲情的温暖,用心祭祀祖先和亡灵,让他们得到安宁和超度。正如目连救母的故事所教导的那样,无论生死,亲情的力量是无法被割舍的。
中元节的典故:目连救母 篇三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妈妈而出家修行,他虔心习佛,修行日渐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
因为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正在地狱里遭受饿鬼倒悬的苦刑。
目连於是千辛万苦赶往地狱,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钵盛饭给母亲充饥,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连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亲受煎熬,内心真是痛苦不堪,便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为各地的出家人准备百味五果,供养他们。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