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3篇】

时间:2012-03-09 03:2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 篇一

家乡的习俗

家乡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俗文化的地方,每年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春节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时刻。在我家乡,春节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首先,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年夜饭。年夜饭是一顿丰盛的晚餐,代表着团圆和富裕。我们家的年夜饭准备了很多菜肴,其中有鱼、虾、鸡、猪肉等等。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鱼”在中文中的发音与“余”相似,代表着年年有余。年夜饭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美食,一边交流彼此的生活近况,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幸福。

其次,春节期间,我们还会进行拜年活动。拜年是向长辈或年长的人问候的一种方式,也是尊重长辈的表现。在拜年的时候,我们会向长辈行三跪九叩礼,然后说上一番祝福的话语,如“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等。长辈们会给我们压岁钱作为祝福和鼓励。拿到压岁钱后,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这代表着好运和财富的到来。

最后,春节期间,我们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通常由年轻人扮演。龙和狮子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吉祥的寓意,舞蹈的目的是为了驱邪和祈福。舞龙舞狮的表演非常精彩,音乐、舞蹈和灵活的动作都让人兴奋不已。观看舞龙舞狮的人群会为表演者加油鼓劲,气氛非常热烈。

总的来说,家乡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每个习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年夜饭、拜年和舞龙舞狮是我们家乡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共同欢庆新年的时刻。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希望每年的春节都能继续保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团聚、庆祝、祈福,把美好的祝愿传递给每一个人。

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 篇二

家乡的习俗

家乡是一座小城,有着独特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习俗之一是中秋节,这是一个家家户户团聚的重要节日,也是感恩和祈福的时刻。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这一餐被称为“团圆饭”。团圆饭的菜肴种类繁多,包括烤鸭、炒菜、水果和月饼等。其中,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是一种圆形的糕点,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家人们会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共度美好的夜晚。

除了团圆饭,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一起来到户外,欣赏明亮的月亮。我们家乡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月亮山”,是观赏月亮的绝佳之地。当晚,人们会带上月饼、水果和茶水,一边赏月,一边品尝美食。大家会一起唱歌、跳舞,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猜灯谜。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准备一些灯谜,用红纸写上谜面,然后贴在灯笼上。大家可以一起猜灯谜,猜对了就可以获得奖品。猜灯谜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智力,还能增加互动和欢乐的氛围。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家人团聚、赏月和猜灯谜是我们家乡中秋节的独特习俗和活动。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我们家乡的民俗文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希望每年的中秋节都能继续保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团聚、庆祝、祈福,把美好的祝愿传递给每一个人。

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 篇三

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风俗习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欢迎阅读。

  家乡的习俗(一)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后来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知道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但是没有舍利子,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后来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后来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非常好玩。

  家乡的习俗(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家乡的习俗(三)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民风名俗:家乡的习俗【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