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 篇一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政治、人生哲理等方面,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其中《望岳》是他的一首名篇,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的敬仰之情。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望岳》的译文及赏析。
《望岳》译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杜甫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而写的一首诗。诗中以岳山为中心,描绘了山川秀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意境,表达了对岳山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述了山川的壮丽景色,诗人用钟神和阴阳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山川的壮丽景色,给人以震撼之感。
诗的下半部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巅的向往之情。诗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抱负,意思是希望站在山巅,俯瞰众山,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望未来的前程。
通过对《望岳》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他通过对山川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对未来的向往。这首诗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作品。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 篇二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其中《望岳》是他的一首重要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的敬仰之情。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望岳》的译文及赏析。
《望岳》译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杜甫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而写的一首诗。诗中以岳山为中心,描绘了山川秀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意境,表达了对岳山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述了山川的壮丽景色,诗人用钟神和阴阳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山川的壮丽景色,给人以震撼之感。
诗的下半部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巅的向往之情。诗人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抱负,意思是希望站在山巅,俯瞰众山,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展望未来的前程。
通过对《望岳》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他通过对山川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对未来的向往。这首诗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作品。通过欣赏杜甫的《望岳》,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启示和智慧。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 篇三
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杜甫《望岳》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望岳》原文
岱宗夫如何⑴?齐鲁青未了⑵。
造化钟神秀⑶,阴阳割昏晓⑷。
荡胸生层云⑸,决眦入归鸟⑹。
会当凌绝顶⑺,一览众山小⑻。
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赏析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