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介绍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除夕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种象征团圆和幸福的习俗。除夕夜还有放鞭炮的习俗,以驱赶邪灵和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给亲朋好友拜年,祝福他们新年快乐和万事如意。此外,红包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辈会给晚辈红包,寓意着给他们加油鼓劲。此外,舞龙舞狮、灯笼游行等民间表演也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叶。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这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做的。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人们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水上比赛。挂艾叶则是为了驱邪和祈求平安,人们会在门上挂上一把艾叶。此外,端午节还有包粽子、赛高跷和踩高跷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能体现出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玩花灯。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祈福。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玩花灯则是中秋节的另一个特色活动,人们会制作各种精美的花灯,并在夜晚欣赏灯展。此外,中秋节还有赏桂花、赏柚子和赏菊花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能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和了解这些习俗,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节日习俗作文 篇二: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
西方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代代相传,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介绍几个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去教堂参加午夜弥撒,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在家庭中,人们会摆放圣诞树,并将树上装饰成五彩缤纷的样子。此外,人们还会送圣诞礼物给亲朋好友,这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圣诞节的传统餐食是火鸡,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此外,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他会把礼物放在袜子里,然后放在壁炉旁边,留给孩子们。
复活节是西方国家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复活节彩蛋是复活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用色彩鲜艳的彩蛋来装饰。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复活节游行,穿着华丽的服装,演奏音乐和舞蹈,庆祝这一重要节日。在复活节,人们还会互相送上复活节礼物,这是为了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爱。此外,复活节还有猜灯谜和吃复活节面包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能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感谢上天给予的丰收和幸福。感恩节的传统食物是火鸡,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感恩节大餐。此外,人们还会互相送上感恩节贺卡,表达对彼此的感激之情。感恩节还有慈善活动,人们会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此外,感恩节还有美式橄榄球比赛和家庭聚会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能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团圆。
总之,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和了解这些习俗,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方文化的魅力。
节日习俗作文 篇三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兽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节日习俗作文 篇四
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非常有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节日,每一个节日的习俗都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就说说我们汉族的节日习俗吧!
我们汉族里有端午节,提到端午,总要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据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现在人们把五月五日当成端午节,端午节有赛龙舟,悬艾,吃粽子等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追到洞湖时就不见踪影了。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龙舟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吃粽子,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浸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很多。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插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把菖蒲、艾条插入门中,并把它们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有特色吧,要不,你也来体验一下吧!
节日习俗作文 篇五
农历三月十五是冀南漳卫河畔的庙会,热闹非凡,虽比不上南京夫子庙会那样正统,北京城隍庙会那样隆重,上海静安寺庙会那样肃穆,苏州玄观庙会那样神奇,成都青年宫庙会那样富有生气,但在当地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庙会了。
这庙会的历史和由来源远流长。相传,在卫运河岸一个极普通的村庄里有一女子,聪慧贤良,专为百姓解忧排难,成了当地传诵和拥戴的“奶奶”。后来,人们为了永远纪念她,就在河的堤坎上建一奶奶庙。据说,当时的庙会很隆重,可惜现在看不到那样的景观了。以前,庙堂的建筑庄重古雅,房脊抬梁坚固如磐,四棱上线,双檀双挂,飞檐拱脊,整个庙宇巍峨通灵,气势恢宏。院内松柏苍劲,椿槐古拙,古色古香,四周翠柳依依,紫藤攀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庙内,侧卧正堂的奶奶,眉清目秀,雍容华贵,形象动人,殷重慈祥,呼之欲应。身边簇拥着善男信女,空悬丝绸灯盏,额前摆着丰盛的贡品。胸前横着“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千载难逢”的匾额。
日月递进,斗转参横。悠悠岁月像奔泻的漳卫河水,携着两岸的陈腐淘淘而去,这奶奶庙饱经大自然风雨雷电的洗礼,非但没被遗弃和泯灭,却又得到修复和新建,奶奶又重卧正堂,接受着众人的叩拜和许愿。
三月十五庙会这一天,一大早,那些从几十里以外赶来的老太太,扭动着奶奶辈的“三寸金莲”潮水般地向庙址集拢。她们有的抬着花轿(轿内睡着奶奶的化身),舞着彩旗,有的携带香火贡品,风餐露宿,十分辛苦。到了晚上更加热闹,老远看见香火升腾,烛光辉映,靠近庙堂的路旁早已布满香火,锡箔,元宝的摊点,阻你无法行走。
我也被裹进拥挤的人流,加入了被熏陶和教化的行列。先是被“呼嚓—呼嚓”的打扇鼓声响所吸引,挤到围观的人圈,只见那奶奶们抖着手中的扇鼓,绕行“8”字,口中哼着歌,十分壮观。紧接着一伙年轻人,也加入了“8”字型行列,只是他们的动作不够逼真和虔诚,竟闹得满场轰笑,一时破坏了严肃凝重氛围。
前来参拜的人点燃的香火红光冲天,烟雾升腾,使人们呛了喉咙,熏出了眼泪。我发现在跪拜和烧香的行列里,不但有老年香客,还有七八岁的孩子被妈妈和奶奶强迫摁下磕头,看着孩子那茫然眼神,觉得那清白无瑕的幼嫩心灵也被升华和洗礼了一番。
走出香火缭绕的庙宇,登上堤坡观望,正有明月高悬,夜风在春寒料峭中微微吹动,似乎庙堂正冥冥地昭示着历史嬗变的阵痛和辉煌的悲壮。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上,有无数值得怀念和拥戴的形象,后人为他们修庙、立塔、建寺、树碑以倾吐敬仰和倾慕之情。这么多年了,沿河两岸的人们还把幸福和命运托付给奶奶这个冥冥中的偶像。我想,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其诚意到底如何?我断定,其中有的是诉诸衷肠,渲泄积愤;有的是占卦问卜,以求逢凶化吉;有的是借助奶奶的神力求医消灾,驱魔避邪;有的则是乘兴来看看热闹……
人类是如此渺小,如茫茫宇宙中一现的昙花,随着自然法则生灭。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当人类处在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内心沉静的渴望愈来愈强烈。滚滚红尘,一切当随缘。随,顺从;缘,机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世间最可贵的是现在,如何把握珍惜现在,全在自己。
漳卫河水默默流淌,香火还在升腾、蔓延,扇鼓声传向天际。这盛况一直要持续到天明,迎接明天河两岸盛大的经济贸易交流大会。
从庙会上回来时,我想:这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奶奶庙会,一方面显示着文化的悠久,一方面又表现着封建迷信的扩展和延续,似乎科学越发达,一些人的封建迷信意识越浓厚,这阴差阳错的链环是多么神奇和超脱啊!
节日习俗作文 篇六
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小年,其实是大年的彩排,人们都慌神似的抢购过年必备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鲜肉等。
到了除夕,春节的高潮便到了。街上忽然涌现了许多“小卖部”,专门赚小孩子的钱,他们有的卖玩具枪,卖棉花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再我们这儿,这些都是新年的“特产”。
大年初一,小孩和老人都会起得很早,小孩是起床磕头挣压岁钱,老人呢,负责发放压岁钱,可忙坏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了,蛮热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