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精简3篇】

时间:2011-09-06 04:11: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一

《孝经》中有一则关于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李秀英的女子,她的孝心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李秀英是明朝时期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儿。父母年老体弱,无法劳作,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尽管如此,李秀英依然尽力孝顺父母,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些事情。

每天清晨,李秀英会起床去山上采集一些野菜来煮给父母吃。尽管野菜不够丰富,但她总是尽力寻找一些新鲜的、有营养的食材。她还经常去村里的农田里帮助他人干活,赚取一些微薄的报酬,用来购买一些米面和蔬菜。

不仅如此,李秀英还在家里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她会为他们洗衣服、做饭、打扫屋子,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虽然她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她将父母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他们的幸福放在心上。

尽管生活艰辛,李秀英从未抱怨过。她总是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她相信只要自己能够为父母做些事情,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父母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家庭生活也逐渐变得幸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的孝顺父母并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力量。李秀英的孝心和奉献精神不仅让她的父母感到幸福和温暖,也为她自己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二

在古代,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一则关于程咬金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孝顺父母的真诚和奉献。

程咬金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将领,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程咬金的父母无法供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尽力支持他,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程咬金从小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武艺和领导才能。他知道自己的天赋和潜力,但他也深知自己父母的辛劳和期望。因此,他决定放弃自己的个人发展,全心全意地为父母奉献。

程咬金每天都会亲自下地劳作,照顾父母种植的庄稼。他会帮助他们干一些繁重的农活,比如犁地、播种、收割等等。他坚持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仅如此,程咬金还把自己的军职收入大部分都寄给了父母。他不图回报,只希望能够给父母带来一些安慰和温暖。他相信只要自己尽力为父母付出,他们的幸福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程咬金的孝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他的父母看到儿子的努力和付出,深感自豪和感激。他们的生活逐渐变得富足起来,他们也为儿子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而感到骄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让人感动的行为。程咬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他的父母带来了幸福和骄傲。

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篇三

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描述事件的过程。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比较适合口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奋斗的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啮指痛心

  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二、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三、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四、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五、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六、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七、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刘恒统治下的汉朝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史书上将汉文帝与其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

  八、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闻名乡里。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九、拾葚异器

  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就每日出去采摘桑葚,采的时候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看到之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顺回答:“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就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十、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自己跌了一跤,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二老大笑。

  十一、卖身葬父

  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十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十三、黄香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