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精彩3篇)

时间:2013-08-02 09:11: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有许多特殊的习俗和活动,其中之一就是挂艾草、菖蒲和榕枝。这些习俗源于古代的传说和医学理论,被认为能够驱邪避疫,保护家庭健康。

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传,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自河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将艾草捆成束,挂在门上。由于屈原曾被称为“诗圣”,人们将这个节日称为“诗人节”,后来演变为现在的端午节。

艾草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相信,挂艾草在门口可以驱走邪恶的气息,保护家庭免受疾病的侵害。此外,艾草还被认为有驱蛇的功效,因此挂艾草也可以保护人们免受蛇咬的危险。

除了艾草,菖蒲和榕枝也是端午节习俗中常见的物品。菖蒲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特别是对于邪恶的气息和恶鬼。人们相信,在端午节挂菖蒲可以净化家庭的气息,保护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榕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神圣的树木之一。在端午节,人们会将榕枝挂在门口,以祈求家庭平安和幸福。榕树还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保护家庭免受疾病的困扰。

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虽然人们对于这些传统习俗的意义可能有所变化,但仍然有许多人坚持传统,将这些物品挂在家门口。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一种表达对家庭健康和幸福的祝福。

在端午节这一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可以看到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场景。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家庭和社区的温暖和凝聚力。通过这些习俗,人们可以与先辈们保持联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篇二

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其中之一就是挂艾草、菖蒲和榕枝。这些习俗在端午节期间非常常见,被认为能够驱邪避疫,保护家庭健康。

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源于古代的传说和医学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艾草被认为有驱邪避疫的功效,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因此,在端午节挂艾草被视为一种保护家庭健康的方式。菖蒲和榕枝也被认为具有类似的功效,可以驱赶邪恶的气息和恶鬼,保护人们免受疾病和灾难的侵害。

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在古代就非常流行,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每年的端午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将这些物品挂在家门口,以祈求家庭的健康和平安。这些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一种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除了保护家庭健康,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还有其他的意义。艾草、菖蒲和榕枝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它们的存在和生长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通过挂这些物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力量和祝福,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一些差异。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将艾草放在枕头下,以驱赶蚊虫和恶梦。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可能会在端午节期间用艾草熏蒸房间,以净化空气和驱赶蚊虫。无论是哪种方式,挂艾草、菖蒲和榕枝的习俗都是一种保护家庭健康和祈求平安的方式。

总而言之,挂艾草、菖蒲和榕枝是中国端午节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些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健康和平安的祝福。通过这些习俗,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加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篇三

  本文导读: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

  挂艾草、菖蒲、榕枝

  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

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端午节关于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