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过的春节 篇一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我还记得那一年,整个家族都聚集在一起,共度欢乐的春节。
春节前的几天,妈妈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她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准备年货。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鱼、肉、饺子、汤圆,样样俱全。虽然妈妈已经是家里最忙碌的人,但她总是能找到时间陪我们一起制作汤圆。那时的我还小,手笨拙,但妈妈总是耐心地教我揉面、包馅,直到我包出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
除夕夜的钟声敲响,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爸爸倒满了红酒,我们举起酒杯,互相祝福新年快乐。餐桌上的菜肴香气扑鼻,我吃得津津有味。除夕夜,家里的电视总是开得特别响,春晚的歌舞节目让我陶醉其中。妈妈总是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爸爸则捧着遥控器换台,不时调侃节目中的明星。
第二天一早,我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准备去亲戚家拜年。一进门,亲戚们就纷纷递上红包,我高兴地数着厚厚的一叠钞票。亲戚们还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年货,我和堂弟堂妹们一起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在院子里放鞭炮,撒开欢乐地奔跑,整个院子都弥漫着烟花的味道。
每年的春节,我们还会去祭拜祖先。祖先的牌位上插着鲜红的纸花,香炉里冒着袅袅的香烟。爸爸点燃了几根纸钱,我们一起跪在地上合十,默默地祈祷。祭拜完祖先,我们还会去墓地扫墓,给已经离世的亲人烧纸钱。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为他们祈福,希望他们在天堂过得幸福安康。
想起那年过的春节,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温暖的时刻。那是一个充满亲情和温馨的春节,也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想起那年过的春节 篇二
那年的春节,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虽然离开了家人,但那个春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城市的春节氛围非常浓厚,街上到处都是红红的灯笼和各种喜庆的装饰。我和一些朋友一起去逛庙会,吃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糖葫芦、炸糕、烤红薯,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我吃得肚子都快要撑爆了,但每一口都让我觉得非常美味。
除夕夜,我和朋友们一起守夜。我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玩各种游戏。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但有了朋友的陪伴,我也没有感到孤单。午夜时分,我们一起去看烟花。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观赏烟花,美丽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让我感到无比的惊喜和兴奋。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拜年。虽然亲人不在身边,但朋友们的亲切问候和红包让我感到温暖。我们还一起去公园放风筝,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享受了一片宁静。公园里的草地上开满了小花,微风拂过,花香扑鼻,让我感到心旷神怡。
那个春节,我还参加了一个新年联欢晚会。晚会上有各种表演,有歌舞、戏曲、魔术等等。我被表演者们的才艺所折服,充满了对艺术的向往。
回到家乡后,我和家人分享了我的春节经历。他们也很高兴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虽然我离开了家乡,但那个春节让我明白,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亲人和朋友的关爱,我们就能度过一个温暖而快乐的春节。
想起那年过的春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重要性。那个春节,虽然与家人分开,但却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想起那年过的春节 篇三
想起那年过春节,心里酸酸甜甜,一下子说不上是什么感觉。总之,我们过的是穷人的年。父亲是个热闹人,真的买了一把红头绳儿,给我的妹妹扎起来,嘴里还唱着杨白劳的唱词。那时的雪很大,那时的风很冷,小手天天掰着算,六九什么时候来,六九来了,暖风也就来了,那时我们就不会再挨冻。
轮到贴春联的时候了,父亲总是派我去找写春联的那位先生,我们村小人少,写春联的人只有一两位,手不释卷的我却不会写毛笔字,真丢人!我那时就想,一定要把字练好,将来也为村里人写春联。父亲说如果真没人写春联,就自己乱划几个字得了,就写“人家有年,我们无年”,横批是“年年如此”,我听了心里好难过,我们穷人真可怜。
对联有了,街上裁缝那里交的新衣服也取来了,都是蓝布制服,这是父母一年辛苦攒下的钱做的,孩子穿着出去,父母便觉得不丢人,而自己永远穿得破破烂烂却忍着。
腊月宰年猪,村子里一片嚎叫声,大锅的水,大把的毛,人人的裤腿上溅着几滴猪血。你请我,我请你,吃来吃去到过年时就剩不了多少了。我们家的年猪宰得最迟,这样就可以多剩一些。遇到没有年猪的一年,全家都不出门,关起大门在家里呆着,尽量不出门,不让别人笑话咱没皮没脸尽吃别人。
除夕夜晚好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我们也放,不放不吉利。但是我们并
不吃年夜饭,随便凑合一点得了。这天晚上也煮猪骨头,但是一直要煮到半晚上火灭了,第二天早上才揭锅。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吃麦芽糖,我们买不起,自己用干面饼顶了,正月初一给来磕头的小伙子发纸烟,我们没钱买烟,也用糖果顶了。穷人家的孩子有志气,人人家都有老人,你不到我家来给老人磕头问好,我也不到你们家去。过年的大部分东西都是自家地里产的,不用上街买,也没钱买。麦子面、胡萝卜、大白菜、菜籽油,也就这些。至于现在的常用菜,辣椒、西红柿、火锅料什么的,那时根本就没有,水果也是自家树上的,葵花籽也是自家园子的,连橘子都没听说过。一回年过下来,压岁钱挣不到十五元,有些人家的孩子不给他压岁钱就破口大骂,我的父母没钱给别人的孩子,我们也就乘早没那念想。我们知道,谁家的孩子压岁钱挣得多,那是他的父母花出去的多,其实就是个钱换钱,图个喜庆和吉利。
正月初二开始拜年了,大馍馍换来小馍馍,好馍馍换来瞎馍馍,媳妇们在厨房里用铁刀剁着菜板发牢骚,看着那些碎馍馍叹着气。自己的男人一进门就问给你酒了没有,如果没给,那就是明显的看不起。人都穷成这样了,别人的一点施舍都看在了眼里,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正月的新衣服其实穿不了几天,就被父母哄着脱下存起来了。想放鞭炮也没有了,到别人家的坟头去捡去。看社火的日子,各个村子唱大戏,戏很好看人很多,只是兜里没有一毛钱,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凉粉摊上大嚼大咽,只好狠心地背过脸去。一个人的自尊和人格,我想就是长期在这样的现实中形成的,过年给人留下的刺激远比过年本身还要多。
想起那年过春节,再看看今天过的啥生活,有些人还说活不下去,那是因为你年龄小,或者说你已经忘记了过去。过年为什么还要说是普天同庆呢?因为这时春风暖了,翠竹绿了,太阳照了,日子长了,新的一元复始了。
[想起那年过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