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齐桓公得宁戚,明君的求贤之举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正因为齐桓公求贤若渴,见到有才之人,不计前嫌,待人以宽,有才之人才愿意安心在他手下办事,得到能人帮助的齐桓公才能成为春秋的一代霸主。

原文

宁戚欲干[1]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15],于是为商旅将任车[3]以至齐,暮宿于郭门[4]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5],爝火[6]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14]。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7]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8]。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9]。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10]。桓公大说[16],将任之。群臣争[17]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12]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13],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吕氏春秋·举难》)

注释

[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求见。

[3]将任车:驾载货的车。将,驾,御。任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外城的城门。

[5]辟:通“避”。使……离开

[6]爝(jué,决)火:火炬、火把。

[7]之:指示代词,这。之歌者,这个歌者。

[8]请:安置、安顿。

[9]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10]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11]以:......的原因

[12]去:距离

[13]然:对,正确

[14]商歌:悲凉的歌。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

[15]进:被举荐

[16]说:通“悦”,高兴

[17]争:同”诤“,劝谏

翻译

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商朝的歌来。桓公听到歌声后,抚摸着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就命令副车载着他。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宁戚进见齐桓公,告诉如何桓公治理国家的话。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完美,衡量以后用其所长。”于是举荐任用他,并且授予他官职。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桓公掌握住这个原则了,所以才得以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