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春运,即春节运输,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
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
1980年:现代意义上的“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铁道部决定全路在春运期间将增开临时长途客车24对”。
1953年:“春节客运”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消息中:“铁道部指示各局做好春节客运”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第一次出现“春节客运”字样是1953年2月8日,农历腊月廿五,这一天报纸在“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布通知,保证春节铁路装卸工作;铁道部指示各局做好春节客运”的标题下刊登了两条新华社2月7日播发的消息。
消息说:“今年春节旅客将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万人,为了解决春节期间人多车少的问题,铁道部指示各局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客车,把现有备用客车全部投入春节运输。不足的客车用棚车代替,加开短途列车,按普通票价八折计费。”
1954年春节期间,问题又严重了一些,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做好春节期间铁路客运工作》短评,说春节是“一个客运高潮”,并第一次说这已“成为当前铁路运输工作中一个重要任务”。
1955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只刊登了一条有关春节客运的消息:“北京、上海等铁路管理局旅客、车务、机务、车辆等部门成立了春节旅客运输委员会。1957年:《人民日报》第一次为“春节客运”发表社论:“要把这么多的旅客,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运送到他们的家里去过春节”。
把“春节客运”作为正文主题词输入《人民日报》数据库,提及这个词汇的各类报道1960年仅有一条、1961年有六条、1962年有三条,1963和1964两年没有,1965年有一条、1966年没有。
此后进入八十年代,现代意义上的“春运”一词正式出现。
1979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新华社消息称春节期间有1亿人次乘火车。1980年1月11日《人民日报》转发《人民铁道》报道:“为了做好春节运输工作,铁道部决定全路在春运期间增开临时长途客车24对。现代意义上的“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春运”二字1981年3月10日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上。从此,“春运”成了中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的一个关键词。
检索1981年至2008年6月底的《人民日报》图文电子版,从那时至2008年3月3日当年春运结束,“春运”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中出现518次,而同期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消息、通讯、评论和各类文章中,有1621篇出现过“春运”字样。总的趋势是一年比一年用得频繁。
进入21世纪,春运人次继续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