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注意事项

时间:2013-07-08 09:34: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随着中外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和中国多所院校达成协议。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那关于这种办学项目,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跟着小编来看看相关资讯吧。欢迎阅读。

  错误想法一:考不上大学才读中外合作办学。

  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感知国际教育理念和融入国际化生态圈的必然趋势。我们不否认确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达到普通高校的统招分数线,而试图以入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曲线”进入大学。

  但是,近几年以来,个别办学历史悠久、学生出路好、办学质量高、办学声誉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网络了一批高分学生,其录取分数线甚至高于高考的一本录取分数线,其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据说已经到了托关系、走后门的地步。这是中国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足的反应,也是对于优质中外合作办学资源的需求。因此,选择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可不必担忧学习氛围和自己的校友圈的质量。

  错误想法二: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就能出国或者有好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主办方高校都可能为学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是如果仅仅将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当做出国的跳板是不尽科学和理智的。在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也不可能保证其毕业生就一定能在就业市场上成为赢家。

  如果办学方确实遵循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切实贯彻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而学生又能够适应这样的转变,那么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的确有望被塑造为一个有别于“中式教育”的产品,自然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错误想法三:留学预科也是中外合作办学。

  “留学预科”这个办学概念在中国也有近十年的历史了,对于中国自费留学市场的推动作用和促进“理智留学”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但是,无论是从教育本身还是中国官方的观点看,“留学预科”都不能称作货真价实的“中外合作办学”,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留学预科”是属于学历教育前的一种“留学预备培训课程”,后者是完全的“学历教育”。

  此外,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留学预科”项目是由留学中介机构作为实际的“操盘手”,高校承办“留学预科”项目只是一个幌子或者只投入了极为有限的资源,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披着合法外衣的“院校留学中介”。尽管“留学预科”不失为留学之前的有一定价值的准备,但是选择“留学预科”时不可轻信所谓的“留学直通车”、“留学绿色通道”,学完“留学预科”也不能天然地确保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并获得学位的目标能够达成。

  错误想法四:就选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不要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国内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一些不甚有名气的高校反而走在了前面,而“985”、“211”高校反而是后来者。多数名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既有“接轨”的初衷,也有“创收”的冲动,在资源投入上不一定就比其他高校更优质或者更充足,因此,名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也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

  错误想法五: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就选“热门”专业。

  尽管教育部倡导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先考虑国内高校比较薄弱而社会和科研发展又紧缺的专业,但是浏览一下媒体上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广告和经过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办学项目名单,我们发现,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比如商业管理等、金融、电子商务、计算机等还是占有不小的比例。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所谓“热门”往往都是“当下的热门”,难以代表长远的趋势,而且常常与中国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试想,读工商管理难道真的比读农业科技、读食品科学、读健康科学等专业的出路好吗?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那么,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先是考虑经过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否则“学历”不能获得中国官方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此所作的教育投资就会打了水漂。

  第二,应当对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提高警惕——即使是教育部批准过的。如果已有招生历史,应当详实地对办学情况进行考察,以防“承诺不兑现”。

  考察需要方方面面,包括:是否严格控制了招生质量而“暗降”入学门槛、教材引进的实际情况、师资配备的情况(尤其是外籍师资,而且某些承办

项目的院校调动校内师资的能力是有限的)、办学硬件情况、毕业生的出路等等。

  最后,入学后不要忘了再到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网之“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平台”查询一下你的名字是否在学校上报的注册名单里,谨防你被“计划外招生”。

  以上是关于中外合作项目办学的一些归纳,希望可以帮到您。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注意事项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