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高效
篇一
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高效
在农村地区,小型养猪场的发展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许多小型养猪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低效率和高成本。要实现高效的养猪场,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科学管理是提高小型养猪场效率的关键。农民应该学习并掌握养猪的科学知识,包括饲料的配比和营养需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养殖环境的控制等。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优质的种猪是实现高效养殖的关键。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优质品种的种猪,可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农民应该选择合适的种猪,并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以确保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另外,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实现高效养殖的重要因素。农民应该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备饲料,并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此外,适当的环境控制也非常重要,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方面的管理,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此外,合理的养猪场设计和设备的运用也会对养殖效率产生影响。养猪场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猪只的舒适性和生产要求,如合理的圈舍布局、通风系统和饮水设备等。此外,农民还应该运用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如喂食机和清洁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
最后,农民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养殖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参加培训班、研讨会和展览会等,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交流经验,了解最新的养猪技术和管理方法。
总之,实现农村小型养猪场的高效养殖需要科学管理、优质种猪、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养猪场设计和设备的运用以及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农村小型养猪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篇二
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高效
农村小型养猪场在实现高效养殖上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创新的方法,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实现高效养殖的基础。农民应该了解猪只的饲养需求,包括饲料的种类和质量要求、饲喂量和饲喂频率等。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
其次,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是确保猪只健康的关键。农民应该加强猪只的免疫和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疾病监测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
另外,合理的养殖环境也是实现高效养殖的关键。农民应该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养殖环境的合理调控可以提高猪只的舒适性和生长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农民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例如,使用自动化的喂食机和清洁设备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遗传改良方法,选择优质的种猪和改良品种,可以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最后,农民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和展览会等活动,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专家和同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实现农村小型养猪场的高效养殖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合理的养殖环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农民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的应用,农村小型养猪场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和生活质量。
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高效论文 篇三
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高效论文
论文摘要: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高效-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型,养猪场,如何,实现
目前,农村一家一户一、二头零打碎敲的养猪已越来越少,而小型养猪场越来越多。但因小型养猪场极易受生态、饲养、环境、防疫、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起伏较大,效益不佳。要使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必须严格恪守科学管理规程和适合社会需求取向。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小型养猪场高效饲养技术,现特介绍如下,供一些小型养猪场参考:
一、饲养瘦肉型品种。市场需求总体定向是决定生产取向的固定法则。目前生猪商品市场总体要求,仍是以优质优价效益高的瘦肉型猪为主导取向。而瘦肉型猪的成因,取决于遗传、环境两大内外因素,因此瘦肉率高的一个基础环节,就是要选择瘦肉型品种猪。实践证明:要想降低成本,并令其个体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及适应性强,用纯种瘦肉型公猪与当地母猪杂交,形成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途径简捷。一般二元杂交瘦肉率51%,三元杂交瘦肉率58%,比当地猪高13%~20%,而且肥育期可缩短70~80天。
二、适宜的饲养规模。一是自繁自养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为100头左右,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二是仔猪育肥型规模,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三是繁育仔猪型的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100头左右。
三、适宜的饲养密度。小型养猪场一般空间较小,场主为获得较高利润,猪群饲养密度一般较大。正常的饲养密度为每头断奶仔猪占栏面积0.7平方米,育肥猪每头1.2平方米,每群以10~15头为宜。若低于这个标准,易造成猪舍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频发。
四、优化饲养管理。为了达到瘦肉型生产定向目的,优化饲养管理是关键,重点要做到:“一促、二控、三加”。“一促”是:生长早期,足量投饲能量,促肉、骨生长,主要是红薯、玉米等淀粉主含量饲料,混以高蛋白饲料,特别要注意充足蛋白质饲料的供应。因为猪瘦肉中蛋白质高达21%,其主体是饲料中粗蛋白转化结果,所以一般在猪生长过程中,要分阶段投饲适宜量的蛋白质饲料。前期猪体重在20~45千克,投料蛋白质含量为20%左右较好,中期猪体重在45~70千克,投饲蛋白质含量16%为好,后期不少于14%,整体要比脂肪型猪饲料蛋白质高4%~10%。“二控”是:生长后期抑制能量饲料投放量,一般不超过总食量的`85%,控制脂肪沉积,可提升瘦肉率含量。“三加”是:适度合理投用添加剂。有些用户过量使用添加剂,导致效果低下和浪费。杜仲粉可促进肌肉纤维发育,令肉质鲜美,一般用量在0.2%~0.3%为宜;腐植酸有抑制猪后期脂肪沉积作用,一般最大量不应超过0.6%。
五、提供适宜环境。瘦肉型猪生长,要求外部最适宜温度应在18~21℃,温度过高,采食下降,日增重缓慢。所以,夏季应采取遮荫、喷水、通风透气等措施,冬天应采取温棚饲养,采取挡风、增温等措施,形成促进脂肪生成,阻碍蛋白质沉积的适宜温度。一般4~6月、10~12月最宜瘦肉型猪生产,可利用这些季节扩大饲养规模,实现养猪高效。具体的环境要求有以下三点:
1、温度。生猪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1℃,刚生下来的仔猪最合适的温度为30℃,以后一周降落2℃,到21~27℃最好。低于0℃高于32℃生长较慢。所谓“六腊不长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猪场冬天保温,夏天防暑很重要。
2、湿度。我们习惯上以相对温度来衡量,所为相对温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它反映了空气距饱和空气的水平。猪舍相对湿度一般为70~80度,过高利于病源滋生,过低对生猪呼吸道有影响。
3、噪声。噪声的强弱以分贝表现,突然超过80分贝以上的噪声对猪的生长影响较大,所以不要在猪场大声喧哗,放鞭炮,鸣喇叭,因它们都大于100分贝以上。另外通风,光照强度,也要适宜。
六、加强疫病防治。对小型养猪场来说,免疫规范化、科学化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应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设施设备,坚持科学设计、科学预防为主;二是规范防疫程序,坚持正规、特殊防疫;三是规范猪源防病,坚持自繁自疹;四是规范出栏防病,坚持整进整出,场外交易和售后消毒。同时,要采取科学的消毒方法,不但要定期消毒,用足用药量,而且要多种消毒药、杀病毒与杀细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才能达到消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目的。有条件的要用紫外线消毒。还要严禁闲人和猫、狗、鼠等动物入内。
七、选择最佳出栏期。最佳出栏期,可为养猪创造最高效益。按时出栏,一般为3月龄左右。但因各种各样差异而有出入,多以实际体重为准。常取二元猪为80~85千克,三元猪为85~90千克为佳。此期生理性能、瘦肉率、屠宰率、饲料报酬等综合指标均处于最宜出栏期数。过早过晚则有损饲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