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一
在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伦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思辨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伦理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学科,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并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其次,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伦理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类价值和行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第三,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价值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还应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校毕业生。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二
伦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新时期的高校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探讨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首先,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伦理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判断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多变性,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的挑战。因此,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并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其次,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伦理学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以便能够对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多样性,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挑战。因此,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伦理学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便能够对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产生关注和反思。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参与度的不足,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挑战。因此,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还应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校毕业生。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三
标题:高校伦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在高校伦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将探讨高校伦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首先,案例教学方法在高校伦理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目前,高校伦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分析各种道德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案例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高校伦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和设计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和设计,需要选取与学生相关的实际案例,并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其次,案例教学需要合理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案例教学需要适当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以及改进和提高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对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和效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最后,高校可以加强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支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高校伦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加强对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提高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四
伦理学已经成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高校的伦理学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专业教师缺乏、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等等。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伦理学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伦理学观念
在现代学科分类中,伦理学是隶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哲学主要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大部分,而伦理学主要探讨道德价值问题。这种对伦理学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开展伦理学教学的立足点。
(一) 伦理学不是思想品德教育
许多大学生在接触伦理学之前,对伦理学缺乏足够的了解,认为伦理学类似于从小到大上过的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兴趣不高,甚至一开始就有排斥的情绪。为了避免学生对伦理学的误解,顺利地将其进入伦理学大门,教师首先要明确伦理学是一门哲学学科,伦理学课和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有实质性的区别。
哲学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探讨的问题具有根本性。伦理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一些具体问题,而是首先要研究一些更抽象的“大问题”,也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如人性是什么,为什么要有道德,什么是善的生活、幸福的生活,道德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等等。另一方面哲学具有反思性,它不仅是提出某种观点,更重要的是对观点进行论证,给出理由和根据。伦理学虽然会提出一些具体的道德主张和规范,但在这么做时要对其基础和合理性进行证明。
伦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因此上伦理学课不能像一般思想品德课那样简单地进行道德宣传和灌输,如宣讲八荣八耻、公民行为守则等等,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探讨道德规范背后的更普遍的原则和根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思想引向深入,使其真正体会到这些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 伦理学不是生活技艺
在当代的文化市场中有许多生活励志类书籍,一些讲座、电视节目也在探讨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人们提供建议和指导,如在职场上如何和同事相处,在爱情婚姻中如何处理两性关系,遭遇挫折时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等等。这类知识可称为生活技艺之学。它们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且由于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具有实效,对人们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这些生活技艺之学良莠不齐,很多看法具有片面性,也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
虽然生活技艺之学大量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而和伦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两者不能等同。生活技艺之学是具体的、实用性的知识,而伦理学本身是一种哲学理论,跟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伦理学教学不能以贴近生活为名,变成了生活指南或心灵鸡汤,丧失了其哲学品格。当然这并不排斥伦理学的实践性。其实在所有的哲学理论中,伦理学是最接近于生活实践的。伦理学通过从哲学高度反思什么是好的生活,如何追求好的生活,生活的目的和规范是什么,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是能够起到一种指引作用。但这种指导不是像生活技艺那样是一种具体的指导,而是一种范导。亚里士多德曾经把伦理学的作用比作射箭时的瞄准器,虽然它不能保证你能射中目标,但至少能引导你射中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良善的幸福的生活。
( 三) 伦理学不是教条
哲学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哲学无定论,也就是说哲学问题的探讨没有最终的、唯一的答案。伦理学也是如此,它不是教条,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处于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伦理学,存在很多伦理学流派,它们不仅提出不同的道德原则,探讨的问题也各有侧重。黑格尔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我们也可以说伦理学就是伦理学史。在伦理学课堂上,老师应该摆脱教条思维,客观地介绍不同的思想观点,并能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方面或不足之处、相互之间的争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伦理学的丰富多彩。
二、明确伦理学教学的目的
除了对伦理学的正确认识,我们还需要明确伦理学教学的目的,我们的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以笔者看来,伦理学教学至少有以下这些目的。
( 一) 使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知识
任何教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伦理学教学也不例外。中外伦理学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思想遗产,需要一代代人去继承和发展。因此在伦理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重要伦理学家的思想观点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哲学专业学生而言,伦理学知识是哲学知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一些伦理学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水平。
(二)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人生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的学问,在伦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对社会人生的见解。通过伦理学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人生。大学生刚刚步入人生的青年时期,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自己也有很多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但是囿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有些看法是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而且由于理性不够成熟,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肤浅意见的影响。某些不正确、不成熟的社会观、人生观,会让学生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导致犯罪、自杀等极端情况的发生。在伦理学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全面地、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人生,克服学生的片面性和偏激,促进学生理性的成熟发展。
(三) 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伦理学教学固然要包含了知识的传授,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前面我们说过,哲学具有反思性,因而也有批判性。面对一种看法,哲学总是要追问为什么、根据何在、理由充不充分、能否找到更好的观点。在伦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批判,有助于破除各种肤浅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识别力和判断力,培养起独立的、理性的思维的能力。
(四) 引导学生实现良善的生活
伦理学具有强烈的实践目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伦理学不仅要认识善,也要有助于善。伦理学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引导学生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前面所说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于这个根本目的。虽然伦理学不是生活技艺之学,不对个人生活提供具体的指导,但伦理学的思考最终会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从大的方面说有助于个人的人格完善,从小的方面说可以让学生更理性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通过伦理学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让他们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那么最终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采取恰当的伦理学教学方法
老师要根据伦理学性质和伦理学教学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伦理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根据教材进行知识性的传授。但这种照本宣科地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效果也不佳。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传变为主动参与。笔者认为以下这些方法可以采用。
(一) 对话法
将哲学从天上引向人间的苏格拉底,一直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哲学活动。对话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相互的交流、辩驳,揭示未经反思的意见的缺陷,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在伦理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让学生主动思考,而对话就能起到促使学生思考的作用。在与学生展开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应该平等相待,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纠正一些不合理的看法。真正的对话必然是开放的、平等的,它不是预设某个答案,或以自己作为对话的主导,强迫对方服从自己,而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在对话中学生可以克服自己的一些偏见,老师也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新的视角和灵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 案例法
该伦理学作为对生活实践的理论思考,既来源于实践,也可以运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是伦理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思想中假设的情况。由哈佛大学的桑德尔教授主讲的视频公开课《公正》,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一致好评。他的授课特点是就是将案例分析贯穿整个课程,通过案例来引出不同的理论观点,并且让学生对它们的适用性进行评判。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 小组学习法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布置一些研究任务让他们在课后共同完成,然后让各小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在课堂上作报告,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或者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增进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注意伦理学教学类型的差异
伦理学教学有不同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专业伦理学教学、公共伦理学教学和应用伦理学教学。它们除了有共同的教学目的之外,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各有侧重点。专业伦理学教学主要是面向哲学专业学生,其目标是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伦理学专业基础,培养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专业性,对伦理学的主要理论要深入讲解,可适当选择一些经典著作,让学生通过读原著直接和思想家交流,提高专业思维水平,还可以采取专题的形式安排课程内容。公共伦理学教学是面向非哲学专业学生的通识类教育,一般采取公选课的形式。公共伦理学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但更重要的是引起他们对伦理思考的兴趣,能运用理论知识对自己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因此在教学的时候理论部分不必讲得那么深,只要介绍一些主要伦理学流派就可以了,重点要放在联系现实,进行案例分析。
应用伦理学教学是对非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如针对医学院学生的医学伦理学教学, 针对MBA 专业学生的企业伦理教学。应用伦理学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并培养他们运用伦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应用伦理学教学和公共伦理学教学一样,基础理论方面可适当简化,而加强案例教学,但案例的选择要更有专业针对性。也可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讨论本专业中经常遇到或亟需解决的伦理问题。应用伦理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并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贯通起来,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伦理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我们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伦理学的魅力,并能在生活中运用伦理学。这样伦理学就能在我国的道德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五
摘 要:
在高校教育当中,伦理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兼具理论与实际的综合性学科,对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伦理学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主要提出了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创新等几点问题,针对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进一步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师资力量等改革对策。
关键词:
伦理学;教学观念;教学手段
在我国700多所本科院校当中,约有100多所高校设立了伦理学学科,在其他高职类院校当中,伦理学学科也在不断增设。一些学校当中,虽未独立设置伦理学学科,但却将伦理学内容融入到了日常教学当中,由此可见,伦理学教学对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要针对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中的不足进行有效完善,进而推动我国整体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将伦理学单一的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来对待,而忽视了其教学本质意义。基于此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影响高校师生对伦理學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高校伦理学教学,多以理论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相应的实践课程几乎没有,严重影响了伦理学内容的传递有效性。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一些教师虽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但此类教学方式改进,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理念未能与教学改革同步开放的重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讲解,或是案例分析与谈论等教学环节,整个教学环节依旧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相应的尊重与体现,所以即便教学方式有所改进,但由于本质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大幅度提升。
2.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伦理学教学对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但相对来说,高校对于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投入极为有限,影响相应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专业程度的不足,在高校教学当中,一些非专业院系当中的伦理学教学,一般都由相关教师兼任,并非科班专业教师。其二,教师经验不足,在一些高校当中,伦理学以及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学岗位成为了专业教师的试验教学岗位,学校将一些无法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直接安排在此类岗位上,岗位教师流动性大,教学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积累,影响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3.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创新
在教学内容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对高校学生来说,过于枯燥,难以提升其对教学课程的积极性趣;对教学效果来说,其学术性、前瞻性以及基础性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总结现阶段高校伦理学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独立于其他专业学科,内容关联性普遍较低;二是教学实践内容过于匮乏,影响其教学实效性;三是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四是课程内容更新速率较慢,与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伦理学领域的新发展严重脱节[1]。
在教学方法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其单向灌输、理论为主、教师讲解为主的本质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这种说教式的教学,对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带来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影响课堂出勤率、学生学习质量等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之下,高校伦理学教学理念必须进行有效专版,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新时代呈现出价值多元与个性多样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新时代的大学生主张“我选择”、“我做主”、“我负责”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其生活方式也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社会交往当中,人与人的交往会越来越复杂,社会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不良趋势之下,高校伦理学教学理念急需得到有效转变。在伦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式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知识素养与伦理素养的共同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落实,促使其正确价值观、社会观以及人生观的树立,保证新时期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首先要从教材方面入手,教师在选择或编制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高校伦理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规格,进而有效调整教学大纲,保证实际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当中,沈阳市多所高校,对相关伦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调整,在一些非哲学专业当中,教材选择上改变了传统直接应用哲学专业伦理学教材的方式,而是将内容语言简化后重新编制,这种内容更新,有利于学生对生涩的哲学知识进行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运用[2]。此外,为加强伦理学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适应性,在教材要做到及时更新,而在更新的过程中,不仅要融入国家实时或伦理学领域的新发现,更要注重伦理学内容的适当选择,以医学专业为例,在丰富伦理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在基础伦理学内容的基础上,要将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并在课程教学当中,融入社会医患关系、医疗水平等的实际案例等,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种社会现实,并能够在以后职业发展当中有效应对。高校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创新,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未来需求,整体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伦理素养与专业水平。
3.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创新方面,要重点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灌输式教学的不良习惯,同时,在新教学大纲的引导下,更新课程设置,提升实践教学在伦理学教学过程汇总的占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切合大学生自身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吸引他们的积极主动兴趣,例如,探讨学生对于当前大学生结婚案例的看法。婚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他们正处于经历或准备经历爱情的年纪,对于婚姻充满向往;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贯穿在父母婚姻当中,从中受到的影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这种能够引起学生深思的话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影视欣赏,通过艺术化的生活,引导学生具体总结恋爱与婚姻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恋爱动机问题、双方付出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思,从而反思自身,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等,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提升师资力量
基于上述高校伦理教学当中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重点提升高校师资力量:其一,针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进行高强度培训;例如,在周三下午的课程空余时间,可要求伦理学任课教师进行最少2个小时、非任课教师至少1个小时的理论知识补充与巩固;同时,定期组织任课与非任课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竞赛,有利于全校教师的伦理素养提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将伦理学知识传递到学生当中,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其二,培养高校伦理学教师的思想道德自我提升意识;伦理学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学科,相应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始终贯彻为人师表的职业理念,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其三,高校伦理学师资力量的增强,同样需要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有效的平台,高校教学当中,学生更喜欢能够与之进行顺畅沟通、且能够给与适当建议的教师,针对伦理学教师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方面可经常组织交流会、座谈会以及茶话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其能够通过相应的活动更好的理解、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进而提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效果,提升其教学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伦理学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的有效分析,有利于促进伦理学教学价值的推广与应用。通过相关教学改革对策的顺利执行,能够进一步促进伦理学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房展,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深入。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教育当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改革的优势,将伦理学教学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促使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彭松.以素质德育为目标的高校伦理学教学范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4):30-32.
[2]邵华.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06):162-164.
[3]刁龙.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J].学理论,2014(30):206-207.
新时期高校伦理学教学的若干研究论文 篇六
1、教学的支撑点——从临床实际剖析循证医学的伦理内涵
1.1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
循证医学从病人的角度和价值出发,客观地理解病人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主动维护病人的医疗选择权和决定权。这种仁爱之心和同理态度是医务从业者不可缺少的美德,也是医术进步所必需的精神动力。
1.2体现平等和公正原则
循证医学的信息交流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平等和公正原则,有利于缩小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水平从业者的差距。
1.3以试验数据为依据
循证医学强调以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数据为依据,最大程度地减少临床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实现追求卓越的医德意愿。
1.4核心是为病人服务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为病人选择当前最新、最可靠、最合理的诊疗证据。减少医疗干预的失误,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以求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
1.5可使从业者自觉转变为追求终身教育
循证医学可使从业者由阶段性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为追寻终身教育,发挥出求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职业行为的最优化。“这也是当代医学道德进步即实现当代医学的道德本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2]
2、教学形式——提高了规格,有利于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从简单解决医疗问题上升为探讨伦理问题,或为了解决伦理问题而争论如何处理医疗问题。这种辅车相依的复杂现象在临床随处可见,也正是临床实习医师的困惑之一。多学科交叉尤其是循证依据和伦理依据的综合评述是现代医学的特征,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需要临床教师有较高专业和医学哲学的素养,同样也要求学生迅速脱离单一的书本教育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嘉言懿行与学生的感悟会产生心灵上的互动,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对各自职责的承诺。
3、教学内容——扩大了视野,贯通了伦理与医疗之桥
实习医生需要学会用“用道德价值和原则检验此范围内人的行为”[3]。密切联系实习场景所处的医患关系、医患心理及社会舆论等,但在淡忘或轻视的情况下,即使一如既往进行了入院前医德医风教育,大多数实习医生也不会将所学伦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将循证医学与伦理学并重地进行探讨,使现实中的价值判断和因果剖析更加丰富直观,笔者并不摒弃曾经的教材,相反,是让实习医师重温这些教材的重要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结合临床现实,在实践循证医学中领悟其伦理蕴意,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教学方式——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
近年的本科实习医生基础知识扎实而联系实际不足,求知欲和自主意识均较强,面对择业、考研等竞争,学业上多有偏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学活动会积极参与,对自认为重复性培训和低水平的讲座常采取抵制态度。如何让他们同时对两门看起来“无关又无用”课程感兴趣,甚至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教师的态度和方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拮取和剖析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并采用逻辑推理对两者进行链接,阐明其不可或缺的临床作用是本项教学的特征。一个拔新领异、鞭辟入里的讲坛才能激发好奇心,满足求知欲。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也循此方法,即“循证教学”,讲课中时常面对医疗措施提出针对性伦理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其问题设计要击中矛盾的要害,并产生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4]对初学者来说,临床伦理问题常常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只需把握住原则,重要的是实习医师在参与讨论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问题过程中,完成了医学伦理意识的培养和医德素质的提升。
5、教学效果——强调实用性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实习医师在直面病人的早期实践中即掌握了提出问题,寻找、甄别和应用证据,结合病人的知情同意和自身的知识与经验,综合制定循证决策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让实习医师明确这种医学模式符合医学伦理原则,因为它是目前最有利于病人的一种医疗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循证医学和医学伦理学,但目的是通过解决纷杂的临床问题,激发实习医生对医学所含哲理的好奇和兴趣,引导他们走出书本,“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相互依赖,走向交流与沟通,促进人格、价值取向的转变”[5],领悟即将从事的行业中无处不在的伦理约束及其实践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重的职业价值观。教学医院是医学生步入临床现实的第一场景,是领悟和实践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初级阶段。美国伦理学家RichardHarsh等[6]认为:对医学伦理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伦理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环境中,通过长期培养和内心感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应该贯穿于教育始终。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提高实习医师的医德涵养已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实习期的医疗实践中融入伦理实践是重温医学伦理学、完善医德培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