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摘要论文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本文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重要性以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育情操和职业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严禁任何形式的虐待和歧视。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工作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才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最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有多种。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和激励的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其次,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专业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职业道德摘要论文 篇二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文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才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较为广泛,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导,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够严格要求自己的职业道德,存在一些不端行为,如教师纪律不严、违背教育规范等。
最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评价。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制度,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教师个人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摘要论文 篇三
教师职业道德摘要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摘要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
教师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 作用
【论文摘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的外在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会通过以学生为本的形式渗透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可见教师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两个方面来分析。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一位师德高尚的教师,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授学业,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所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书育人,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纽带,它首先承载的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和良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很精辟地诠释了“师范”的含义。“师”与“范”涵盖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也闪耀着教师道德的光辉。其次,教师道德的光辉还体现在乐于奉献的精神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往往把教师的职业比作“红烛”,这句诗饱含着讴歌教师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生命价值,也只有无私的奉献,我们才对得起“教师”这一光荣的称谓,才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给予我们的信任和爱戴。此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恪守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二、教师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教出的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文化知识,还要看思想品德。因为,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要到社会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因此,教师必须既教书又育人,既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做“人师”就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晓之以理。常言道:读书明理。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各门课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意识地挖掘和整理,形成系统的教案,将其巧妙、自然地穿插在教学中。“育德”与“育智”能否结合好和出成效,关键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好。要注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设定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吸引学生,避免枯燥乏味;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动静兼备,防止呆板生硬。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上,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把“教知识”与“教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育人的工作渗透每一个环节,使育人的内容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2)动之以情。教师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真正热爱教育工作和他的学生,学生就容易受感动,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并且乐于向教师谈及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不能一味说教,更不能板着面孔训人,否则就会把道理讲虚,把思想搞僵,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以诚相待,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点、缺点,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才能激起感情的共鸣,引起思想的共振,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
(3)导之以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格、性格、品格尚不成熟,可塑性很强,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人生转折的紧要关口,如果引导得好,哪怕是一堂课、一次谈话、一句批语,其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反之,则会把思想搞乱,更甚者会使人产生颓废情绪。所以,对于阅历较浅、思想比较单纯的学生,抢在各种错误思想、消极情绪尚未占领他们头脑之前,加强正面引导,防止出现误导,以打牢思想为基础,增强其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抵御能力,是至关紧要的。
(4)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授渔比送鱼复杂得多,授渔比送鱼有用得多,授渔比送鱼所需的精力要大得多。授渔是向学生交出一把打开知识、科学、真理大门的金钥匙。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专门知识是重要的,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更加重要。要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就必须把这些基本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5)示之以范。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用人格力量培育人格。以灵魂影响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示之以范的是他的品格和品质。首先是“学品”。尊重知识,善于学习,如饥似渴,广见博闻,吸纳众长,不断丰富知识的行囊,充实智慧的宝藏,最后甚至不知老之将至。其次是“师品”。具有人梯精神,让学生从自己的肩膀上出发,向科学的高峰攀登;具有向导精神,不仅在学业上精心点传,而且在德行上细心导航。第三是“人品”。把“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学品、师品、人品,也就树立了崇高的师表形象,进而成为学生敬仰、效仿的楷模。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社会道德传统的继承者和传递者,不仅要把前人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把前人确定的道德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师只有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去关心、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更健康更茁壮的成长。而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仅仅要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要求自己,去衡量自己,更要使其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使其成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发自内心地为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情,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2]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晓明.评好课与师德行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