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初探论文 篇一
中医药学概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医药学概论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中医药学综合素质,包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中医药学的文化素养等。
其次,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方面。中医学部分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中医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学科体系、诊断方法等;中药学部分包括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中药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中药的分类、制剂和药理等。
再次,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在讲授环节,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医药实验室、药房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药的实际操作。
总之,中医药学概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培养作用。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初步探讨,可以为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初探论文 篇二
中医药学概论是中医药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打下良好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进行探讨。
首先,中医药学概论的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要求。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涵盖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诊断方法、中药的分类、制剂和药理等内容。同时,课程设置还应该与其他相关课程相衔接,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
其次,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在讲授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医药实验和药物制剂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医药的实际应用。
最后,中医药学概论的评价方式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既能够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又能够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
总之,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是中医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综合考评方式,可以提高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中医药学基础。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初探论文 篇三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初探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初探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对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初学者普感抽象、深奥、难懂,在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思路与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中医药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中医药学;教学;教法
一、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很多学生选择职校之前,往往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础较“差”。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学生到了职校,当他们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实质转变,之前语、数、英等文化课不再是“重点学科”,他们面对从未接触的专业知识学习,站在了全新的起跑线上。加上这个时期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思维活跃,记忆好,知识接受能力强,只要教师教法得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中职生恢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他们的学习效果定会有所改观。
中医药学概论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学好这门课程有积极的意义。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在了解中职生特殊性及其学习的特点后,应改变传统的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无味,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中的几点探索
1.精心备课,查阅相关材料
中职卫生职业教育中医药学概论编写十分简单,内容却覆盖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三大板块。教学上,教师若照本宣科,完全局限书本的内容,就会出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些,学得轻松点,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大纲课时安排,我翻阅了一些参考书和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授课的书本知识。
2.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医药学知识非常丰富,在报纸上、网络中或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引起学生课余时间对它们的关注,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按照号数顺序,一次课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只要和中医药学相关,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讲一些中医药传说,说一点养生常识,分享中药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等等。
3.借助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直观
中医药学概述理论抽象,诸如五脏六腑、经络等,学生没有临床接触,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单纯靠教师或书本对这些理论的描述,往往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直接的感像。这时,若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师就会教得更容易,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学得更轻松。所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我使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若在传统的板书课堂,就带上相应的模型或挂图;若是多媒体教学,就结合视频、图像讲解。
4.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让学生学习理解更容易
《黄帝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理解的需要,适当引入看似“非医”的一些知识,这样学生理解中医药知识就会更容易了。
5.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了很多中医歌诀,诸如《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等,这些内容对初学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自古以来为诸多医家所推崇。然而,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记忆更为重要。
6.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辨别掌握易混不易记的知识
中医药内容众多,比如中药方面,形状、功用相似的两味中药比比皆是,它们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很让初学者头疼。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拿出来,让学生自由讨论,从不同侧面思考,发表观点、看法。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讨论、辨别和总结,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考核方式由以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以及平时学习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得出综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考过程又考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博士研究生《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4.
[2]吴平.重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医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