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7-05-06 04:45: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 篇一

标题: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摘要:大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挑战。本文将探讨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大学德育教育,重要性,挑战,解决方案

引言:大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公民。然而,当前的大学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现状,探讨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案。

正文:

一、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德育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诚信、友善、奉献等美德。其次,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最后,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然而,当前大学德育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大学德育教育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采取灌输式教育,缺乏互动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大学德育教育缺乏规范和评估体系。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够明确,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难以确保教育效果。最后,大学德育教育缺乏全员参与和社会支持。德育教育应该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但现实中往往只有少数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缺乏全员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支持。

三、解决方案

为了促进大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应该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应该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估体系。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以确保教育效果。最后,需要加强大学德育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德育教育的专门机构,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同时,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和资源。

结论:大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建立评估体系和加强组织管理,可以推动大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张三. 大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19(5): 12-15.

[2] 李四. 大学德育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2): 20-25.

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 篇二

标题: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摘要: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是保证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并介绍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大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效果评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估体系

引言:大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对于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通过探讨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方法,提出一些有效的实施措施,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评估。

正文:

一、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教育内容: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该涵盖道德理论、道德实践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通过教授道德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判断的原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通过传授道德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 教学方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互动和参与性。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此外,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和移动学习应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3. 评估体系:德育教育的评估体系应该全面、科学和定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和学生作品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此外,还可以引入自评和互评机制,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反思。

二、大学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估

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估是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1.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情况。可以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2.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评估其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情况。可以结合教师的观察记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3. 学生作品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作品,如德育实践报告、道德情感表达等,评估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可以通过作品的内容和质量,了解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论: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是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和评估,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公民。

参考文献:

[1] 王五. 大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 教育科学, 2018(4): 45-48.

[2] 赵六. 大学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探讨[J]. 高等教育论坛, 2019(3): 30-35.

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 篇三

有关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

  德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者施教的效果,被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从这一意义而言,德育环境在高校德育中也是关键的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摘要: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受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的德育效果与德育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民办高校的德育环境面临着众多挑战,要强化民办高校的德育功能,必须对其德育环境进行优化、整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环境;优化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德育也不例外。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兴实体,其德育环境没有完备的制度保障,缺乏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未形成优良的德育传统,甚至没有完善的德育环境景观等。加上民办高校在投资主体、办学体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的不同,民办高校寻求私利性与公益性的博弈结果往往是以牺牲德育为代价。因此,多数民办高校对于德育环境的主动优化就更不会涉及。但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育的目标都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民办高校的德育目标也绝不会降低,这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要强化民办高校的德育环节,就必然要优化民办高校的德育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一、民办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迫切性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人的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如果按照其范围来划分,大致可分为社会德育环境、学校德育环境和家庭德育环境等。目前,民办高校德育环境不容乐观,除了和其他公办高校一样面临着时代转型、文化多元、网络媒体的冲击等新的环境挑战外,民办高校的德育环境还存在着自身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从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来看,由于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单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得校园内外的娱乐场所、网吧等广泛存在,谋求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民办高校多数采取默认的态度,严重恶化了民办高校的校园德育环境;另外,从民办高校求生存、求发展的角度而言,为吸引生源、壮大规模,民办高校以市场价值取向作为培养人才的原则,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忽视其德育的培养,造成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德育,使得学校德育人文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是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来看,民办高校普遍生源层次不高,综合素质差,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生活大方、纪律涣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也使得民办高校的校风、学风、考风等都较差,难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缺乏人文精神,也使得民办高校的文化德育环境较差。

  三是由于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存在着众多不客观的评价,有些个人、媒体、用人单位等对民办高校学生甚至带有某种歧视和贬低,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处境和心理感受也与公办高校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民办高校社会德育环境令人堪忧。

  四是民办高校德育制度不系统、不连贯,也使得民办高校没有稳定的制度德育环境。国家虽然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但对于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仍缺乏操作性的制度等。以上种种都增加了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若要提升民办高校德育水平,势必要优化民办高校的德育环境。

  二、民办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理论观点认为,人既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也能积极能动的影响环境。l21大学生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环境的产物,或者确切的说是大学德育环境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的意识起初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德育环境是每个德育对象个体思想品德建构的重要因素和必要前提。德育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个体与德育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主观与客观达成一致,外在与内在的整合统一。

  德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者施教的效果,被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从这一意义而言,德育环境在高校德育中也是关键的环节,而民办高校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办学体制的特殊、生源情况的复杂等因素,使得德育环境更待优化,这实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的,即环境改变了人,人也改变了环境,人与环境的互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客体主体化,主体也在客体化。民办高校德育环境与德育对象的关系亦为如此。

  三、民办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的路径选择

  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是当前高等教育阶段德育环节函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但对于民办高等院校而言,其德育环境的优化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路径选择,对此,我主要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校园德育环境的优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创设和优化校园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校园的自然景观、教学条件、建筑风格等;软环境包括校园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校风、学风等等,要优化民办高校的.校园德育环境就要从这些方面人手:

  1.优化校园物质环境。民办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创建品味高雅的校园

  物质环境。优美的校园景观、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完善的校园基础设施是德育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激励学生的成长等。总之,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达到环境育人的境界。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是校园中的软环境,其核心体现为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影响潜移默化但却非常深刻、久远。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没有良好的文化积淀,多数民办高校并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校园精神,加之民办高校的市场驱利性和学生功利性特征明显,使得民办高校的校风、学风较差,其文化育人环境不容乐观。优化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首先要结合各个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校训,如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等是其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其次,要对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积极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选择能力;再次,加强民办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的建设。风气的问题其实质是由价值理念所决定的。在教育产业化大背景下产生的民办高校的市场驱动性使得其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等。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必须优化民办高校的风气,形成正气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求实的学风,使得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优化校园制度环境。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常态化,因而,需要稳定的德育制度予以保障。目前,民办高校在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运行上的机制比较灵活,但基本上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国家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监管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现已向民办高校派了党委书记或督导专员,但对于民办高校的许多具体工作难以深入,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的凝聚力不强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从国家层面要加大对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制度监督,对民办高校德育方式、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要有硬性指标。而民办高校自身也要对德育工作制定稳定的人性化的制度,保持德育工作的稳定和持续,使得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不致被边缘化。

  4.优化校园的人际环境。卡耐基曾经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和能力。而与人相处和合作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是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互动的结果。影响德育功能发挥的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民办高校师生关系较为冷漠,很多教师是兼职教师,教学责任感不强,对学生的关怀不够;民办高校学生层次不同,多数家庭条件好,很多同学高傲、自我封闭,集体观念淡薄等,同龄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存在障碍,这也增加了民办高校德育的复杂性。因此,要优化德育环境也要优化民办高校的人际关系环境。一是要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观和使命感,促成师生良性关系形成;二是注意对同学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人际交往的技巧,进而优化同龄人的人际交往环境。

  (二)社会德育环境的优化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德育过程不是在封闭的“净化”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环境对大学德育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当前开放性的社会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在同样面临着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网络媒体的冲击等社会环境的挑战下,还要面临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当德育的内容与学生面临的社会现实相悖,只能弱化民办高校德育的功能而强化学生对德育活动的逆反情绪,这种消极的社会环境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德育作用的发挥,也必将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长久发展。若要增强民办高校的德育效果,势必要从宏观上优化民办高校的社会德育环境,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国家在宏观上要给予民办高等教育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消除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歧视性政策。国家今后要出台一系列扭转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法律、法规,使得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深造、评优、社会实践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益和机会。其次,积极发挥国家媒体的舆论功能,培育公正对待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国家可以通过主流媒体,如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大型活动等加强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澄清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消解民办高校德育的困境。再次,社会各界对待民办高校及其学生要给予客观、公正的对待和评价。

  尤其是在招聘、就业、社会实践、公务员录取等方面能够一视同仁、实事求是。最后,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社会德育环境监管的力度,对校园周围的娱乐场所、网吧等要清除,对不良的文化信息、网络信息进行屏蔽,对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正向引导,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惩等等。

大学德育教育的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