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论文(精彩3篇)

时间:2014-04-03 05:34: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会计实践论文 篇一

标题:会计伦理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会计伦理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会计伦理对企业经营和决策的影响。会计伦理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和报告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良好的会计伦理能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促进有效的企业治理。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会计伦理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包括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股东权益、预防财务舞弊等。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会计伦理教育和监管的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

关键词:会计伦理、企业治理、财务报告、股东权益、财务舞弊

正文:

引言

会计伦理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经营和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会计伦理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和报告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良好的会计伦理能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促进有效的企业治理。

一、会计伦理在提高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中的作用

会计伦理通过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真实、完整的原则,确保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时,会计伦理要求会计人员遵守保密原则,确保财务信息的保密性,防止泄露和滥用。

二、会计伦理在保护股东权益中的作用

会计伦理通过保护股东权益,促进企业治理的健康发展。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正确处理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会计伦理要求会计人员公正、透明地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强股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会计伦理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作用

会计伦理通过预防财务舞弊,维护企业治理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诚实、公正、勤勉、谨慎的原则,充分揭示和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防止虚报、隐瞒和夸大财务数据。同时,会计伦理要求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发现和报告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漏洞。

结论

会计伦理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会计伦理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股东权益,预防财务舞弊。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我们应当加强会计伦理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同时,加强会计伦理监管,建立完善的会计伦理规范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良好的企业治理。

参考文献:

[1] 张三. 会计伦理与企业治理[J]. 会计研究,2010(3): 12-19.

[2] 李四. 会计伦理教育与企业治理[J]. 会计学刊,2012(2): 34-40.

会计实践论文 篇二

标题:信息技术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与挑战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与挑战进行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精确度。然而,信息技术也给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和挑战,包括数据安全性、信息准确性和会计师角色的变化。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和引入新的技术工具的建议,以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实践、会计信息、数据安全性、会计师角色

正文: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计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精确度。然而,信息技术也给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会计系统、财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电子会计系统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存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财务软件能够自动化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错误率。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实践的影响和挑战

信息技术对会计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精确度。然而,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会计信息的泄露和滥用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会计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者转变为业务分析和战略规划的参与者。

结论

信息技术对会计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挑战。会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企业应当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引入新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会计实践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五. 信息技术与会计实践[J]. 会计研究,2015(4): 25-30.

[2] 赵六. 信息技术对会计师角色的影响与要求[J]. 会计学刊,2017(2): 45-50.

会计实践论文 篇三

会计实践论文

  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会计实践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形式呈现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企业经营中各种复杂多样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在这种环境下,会计核算中的个别交易、事项在形式上越发体现出经济实质和法律规定的不一致性,为取得符合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就必须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文将具体阐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和存在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中作用于会计确认、计量、核算及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突出案例,进而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必要性;具体应用;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形式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业务,这些变化对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上市公司的投资、融资业务,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历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型交易和事项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进行职业的判断和处理。此外,全球经济正逐渐向着一体化发展,尤其我国加入 WTO 后,更与国际市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国际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经营模式,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且国际化的会计信息,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保持高度信任,从而增加合作机会。

  新准则中规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核算、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等会计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经济实质的真实反映具有重大影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处理企业各种交易和事项时,不能只片面的考虑到相关事务法律上的规定,而要同时反映到企业的经济实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中影响广泛,下面我就来具体讨论该原则的具体应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1.资产确认方面的应用。

  资产的特征之一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这说明企业确认一项资源作为企业资产的条件不仅仅局限于获得该项资产的所有权,当企业不具备法律上规定的所有权但是却拥有对资源的实际控制权,也可以将其确认为资产项目。例如,企业中常见的固定资产融资租赁业务,通常企业作为承租方对资产不具有所有权,而拥有对其进行支配和和获取收益的实际控制权。这说明该项资产的所有权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出租方,但由于资产的租赁时长已经接近于其使用寿命,租赁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应由承租方控制,并且承租方在合约期满时能以低价优先从出租方手中购入该项资产,故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实现了由出租方向承租方的转移。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可以把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确认为自有资产。

  2.资产项目核算方面的应用。

  为了研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项目核算方面的应用,在此我们以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为例。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式,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控制权及是否具有重大影响。虽然制度方面对如何选择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以控制权为例,制度中对控制权的界定标准是子公司股份的 50%以上,但是在市场经济下,很多企业的公司股份是非常分散的,这种情况下,拥有该企业 25%至 30%的投票表决权股份就足以对其实行控股。由此看出,我们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中,要发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决策。

  3.收入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应用。

  在新会计准则规定中,企业销售产品并确认收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产品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完全转移,而不是法律形式上产品的所有权问题。例如在销售过程中,产品的所有权已经向购货方转移,但企业还没有收到相应的款项,在形式上企业没有取得收入,但从本质上讲,企业已经具备了收取货款的权利,控制了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收入计量方面,我们以售后回购为例进行分析。假定企业已经取得了销售货款,在形式上取得了收入,但是根据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来看,销货方要在未来的某一时点购回产品,这说明与产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并没有实现在实质上转移给购货方,所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人员不应将售后回购取得的资金确认为当期收入,而应归为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4.借款费用处理的.应用。

  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必须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形成、借款费用已发生、为使相关资产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销售状态所必需的构建或生产活动在确认时点已经开始这三个条件,才能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准则改变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同时扩大了其范围,从规定中可以看出,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资产尚未完成或竣工,但其已经处于可使用状态,就必须将其支出费用化。在固定资产建造的过程中,如若发生了中断,并且时间超过 3 个月,这时就要停止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计量,将其归入当期损益。这种做法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尊重事实的本质,对防止财务人员操纵利润、避免业务漏洞起到积极作用。

  5.审计业务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管理者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审计方法,对单位经济流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审查,从而保证企业在遵循法律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内部审计人员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具体情况来考察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组织的高效管理职能,达到帮助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具有很大影响,对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审计过程中,面对企业提出的财务资料,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其完整性进行审计,同时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深层挖掘书面证据中反映出的实质性内容,以此降低审计风险,选取出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合理选用会计核算原则。

  企业财务人员在在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坚持适度原则,不要因为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反而使其成为了操纵利润的工具。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会计核算原则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从职业性的角度进行判断,选取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核算方法,使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辅相成,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如企业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出于谨慎性的角度,当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期末与实际价值有偏差时,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调整,这也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2.任用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企业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新型业务,要求会计人员的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例如对业务类型的判断、对交易事项的处理,都需要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时,会计人员有更大的空间来发挥主导作用,所以任用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管理者要任用诚实守信、勤奋认真的会计人员,防止其利用自身的职权做不好的事情。其次,管理者要注重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从而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综上所述,企业必须任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内涵,发挥其关键作用。

  三、结束语。

  在实践中,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情况非常普遍,不仅局限于交易和事项的会计确认、核算和计量,企业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合理运用该原则,综合分析法律法规和经济实质,增强组织的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建枝。浅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会计师,2011(01)。

  [2]闫华。浅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应用[J].现代商业,2013(05)。

  [3]郭爱武。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运用及其问题与对策[J].价格月刊,2014(8)。

  [4]刘海艳,耿慧敏。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几点认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


会计实践论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