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精选6篇)

时间:2014-05-09 05:15: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一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合理的推理和判断来解决问题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推理和演绎题的练习,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规律和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根据事实和逻辑进行论证。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适合的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来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功。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二

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还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灵活地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适合的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来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功。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特别是处于学生智力开发时期的小学阶段,尤为重要.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

作 者:李建元 作者单位:寿光市文家西文联小,山东,寿光,262712 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 英文刊名: KEJI ZHIFU XIANGDAO 年,卷(期): 20xx ""(6) 分类号: G42 关键词: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打破定势思维的限制,从各个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以及创造力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人能否事业有成的关键因素。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中学阶段是人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科特点,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许多自身优势;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下面,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更新传统观念,创建科学氛围

  1.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学生主动应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样可使学生时刻处于积极应对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必需的。

  2.克服从众思想。教育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锐意求新。但应提醒学生发表思想、观点时应有理有据,切勿草率行事。

  3.克服盲目崇拜权威的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与物理课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教育学生以物理学家为榜样,无论是从物理课本和教师那里,还是从报刊杂志学到的知识,都不能只是一味接受,要采取批判性接受的方式,即:通过一定的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后才能接受。决不能仅仅因为这种观点是出自某个权威人物之口,就不加思索地盲目接受,甚至顶礼膜拜。此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大量的物理史实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以及献身科学的重大意义。

  二、建立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需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的全部知识点都能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对每一章节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体系的地位及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清醒的认识,并要求对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

的基础上产生较深的感性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课本中的物理知识同化成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才能为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能力,解决各类物理问题提供丰厚的知识储备。离开学生的知识储备,空谈发散思维能力,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的几种发散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打破人们思考问题的常规顺序,反其道而行之,将顺着想的思路加以颠倒用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作用是可使我们得到常规眼光看不到的事物的另一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助于我们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

  2.“独辟蹊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面对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的棘手问题,重新审视各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从人们最容易忽视的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建立、完善解决问题思路的过程。当我们利用常规思路解决问题一筹莫展时,利用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可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效果。在学生处理复杂问题或特殊问题时,教师应通过讲解和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思维方法。 3.辐射思维方式与辐辏思维方式:“辐射发散”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是指以所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朝四面八方各个角度做立体式的发散思考,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新思想、新观点。要使这种思维方式发挥最大作用,必须在民主、宽松的气氛下充分调动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对一些比较新奇独特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或者一些较为复杂而又有一定研究、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带领、引导学生利用辐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

  与前者相反,辐辏思维方式是指以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分别从四面八方各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一开始就使用辐辏方式来思考;也可以先利用辐射思维方式获得一些有用的思路和观点,再利用辐辏思维方式进行筛选。因此,这两种思维方式往往相辅相成。

  4.直觉思维方式:所谓直觉,就是洞察事物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是人们对事物和问题不经反复思考的一种直觉洞察,这是一种自古就有且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常发挥重要作用。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研究物理问题,认识和发现规律,就需要现实的物理教学过程摆脱课本和课堂的束缚,走向生活、走向生产、走向自然,进而使学生掌握大量感性材料,从中受到启迪,激发直觉,产生灵感。利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具有整体性和猜测性,因此,它需要与逻辑思维和实验验证相结合,才能保证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总之,发散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无论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还是对中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值得全体物理教师乃至所有教师为之共同努力奋斗!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四

  摘要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社会和科技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作为培养人才、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主要手段——教育工作承担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任。对此, 高校教师不仅要立足于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竞争力, 使国家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抢占有利先机。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并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期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助力[1]。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创新; 思维能力; 培养; 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 现代教育技术改观传统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味采用讲授法为学生传递新知。然而, 学生的学习往往可以从多种感官中获取新知, 教师的教学仅靠教师的语言进行描述, 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弱化、思维能力提升有限, 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种教学现状中, 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获得发展创新能力不足。而现代教育技术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 为新知的呈现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 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诸多便捷。对此,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更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知识展现形式多样性的优势,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诸多凭借物,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2]。

  (二) 现代教育技术创建多种教学情境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 学生对新知的获取应当基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知识, 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的。对此, 情境教学法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促进学生生成性更强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使得教学情境突破了传统教学教师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教学情境的有限性, 为丰富教学情境的创建提供了多种可能, 更由与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 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 由于教学情境往往具有更强的应用性, 这使学生能够基于教学情境中的实际生活对新知产生联想和应用, 增强了现实生活和新知的整合性, 增强学生对新知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基于实际生活产生创新行为的可能性[3]。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措施

  (一) 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中,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凭借物。但是, 教材受限于版面和教材容量等因素的限制, 仅能依赖文字为学生传递信息。而学生仅靠阅读进行信息获取的方式往往过于单一, 即便是在教师详尽的解读中, 也难以让学生获得充分透彻的认识, 更难以让学生基于教材这一有限的教学资源发展其思维能力。对此, 教师就要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资源的探寻和挖掘, 并将多样化、具有高度丰富性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大量资源中获得对新知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 展开想象的翅膀, 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

  (二) 丰富教学情境, 引发学生联想

  大学生思维敏捷, 想象力丰富, 思维能力具有高度活跃性。因此, 对大学生的培养应当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和认知发展现状, 创设有助于学生联想的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此, 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师的引导, 构建出更具个人特色的、具有独特性认识结构,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 在教学情境的构建上, 教师要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提高知识的整合性, 让学生既能够基于生活获取新知, 还能从新知中产生联想, 更能够在对新知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基于个体的独特性, 获得更具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此外,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上, 教师还要改观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的不足, 适当为学生的学习留白, 让学生在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情境中, 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 为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5]。

  (三) 增加评价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反馈, 也是调控学生后续学习行为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力争以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此, 教师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价, 让教学对学生的考察更加客观全面, 从而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 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 还包括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合作与交流、表达与沟通、判断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评价;注重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 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 让他们体验成功和学习的兴趣, 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三、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为当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对此, 教师就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让学生在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中, 获得更强的创新能力, 逐步建立自身的社会适应性, 让国家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中创新实力更强。

  参考文献

  [1]常树春, 孙永军。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xx, (03) :152—154。

  [2]李禾。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xx, (06) :127—129。

  [3]冒国平。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有效教学[J]。吉林教育, 20xx, (02) :101。

  [4]朱小英, 马德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xx, (z1) :56—58。

  [5]石艳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华章, 20xx, (04) :89。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五

  摘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有效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思维能力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巧设练习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持续地发展。教师应该经常地,有计划地,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会思考问题,就为进一步顺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有效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因而数学思维能力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初步体会。

  一、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最关键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生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用心地去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才会调动他们主动思维的意愿。

  真正的兴趣来源于思维活动自身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身的思考寻求答案时的兴奋。在上《数一数》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冲动的年龄特点,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学生争先恐后,兴奋地回答:“我有1个脑袋,1张嘴,2只手,10个手指……”立刻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激起了学习的欲望,思维活跃起来了,大家带着求知的心理走进新课。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里的数,学生好奇地寻找:“教室里有1张讲台桌,2 扇门,6个大窗户,4盏灯……”最后我又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小结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整节课学习中学生都呈现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一定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思维始于动手,动手操作为思维提供了支柱。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把动手操作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思维,在思维活动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例1时,我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我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你知道桌上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11 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课堂练习时,我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然后说一说各数的组成,这一节课学生成功地获取了新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思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进一步发展了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上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教学和解题,持之以恒,学生便会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身的方法,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带着比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3:“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正向思维,先求剪掉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再减去3个,求出现在五角星的个数。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后又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要求现在还剩几个五角星,可以先算剪掉的有多少个,再用总数减去剪掉的5个,得出现在的五角星的个数。一题多解,同样一道题,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列出的算式不同,但结果仍是相同的。这样不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基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而是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才能潜移默化,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必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巧设练习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地,持续地发展。

  让学生在练习中独立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练习中,学生要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会思维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是进行练习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发展的。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以致用,能促进思维内化。

  实践经验和心理研究表明: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索然无味;过难会使人失去信心,无所需求。我认为数学练习除了对全班学生有统一要求外,还要对优生和后进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只要求完成基本题,对优生完成练习快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后进生的能力提高了,练习的难易也应及时相应地变化,使他们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设计了难易度不同的几个练习:1、“蓝气球有13个,红气球的个数比蓝气球的个数多5个。红气球有多少个?” 2、“蓝气球有13个,红气球的个数比蓝气球的个数多5个。蓝气球和红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第一道题目,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两道题都完成。这样,全班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地完成练习,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经常地,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选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会思考问题,就为进一步顺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20xx年1月9日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六

  摘 要:《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就放生日快乐的歌,让学生跟着唱,然后问学生记得自己的生日吗?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人为你庆贺生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出大象过生日的场景,告诉学生: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看了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册《认钟表》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小朋友,你们喜欢逛商店吗?(生:喜欢)那我们就去逛逛。(演示钟表店录像)问:刚才我们去了哪里?在店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看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认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很明显,这样的导入马上就把学生的心给抓住了。由此证明有趣的教学情境,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二、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算24点》一课的第二环节时,我拿出1、2、5、 8这4张牌,引导学生结合估计,把加减乘除多种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多种计算方法。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算法,大家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逐步增强合作的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思维氛围中,果然得出了多种算法。

  5+1=6 82=4 64=24

  (2)5+1=6 62=3 38=24

  (3)5-1=4 8- 2=6 46=24

  (4)81=8 5-2=3 38=24

  (5)8-1=7 7+5=12 122=24

  (6)5+1=6 68=48 482=24 等等。

  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三、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尽量想法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无论什么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我先出示加法算式:7+7+7+7+7+7+6,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学生都列出:(1)76+6=48(2)77-1= 48这两种解法,此时,我故意设置悬念告诉学生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看看谁能通过自己思考或和同学讨论,探究出这种方法。我的话刚说完,有的学生就独自认真的开始思考,有的学生就小声的和同学讨论。在学生汇报时,我发现居然有多个学生列出了68=48,并汇报了自己的思考方法。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们,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最简便?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或者把原题改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功夫要下在课内,并且应该灵活地把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多角度的探索,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也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力。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