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13-05-04 09:42: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 篇一

网络新闻编辑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将探讨网络新闻编辑的规律,并分析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首先,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快速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编辑可以更快速地发布新闻内容,满足读者对即时信息的需求。编辑们需要时刻关注热点话题和事件的发展,并及时更新报道。这就要求编辑们具备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保证新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网络新闻平台上的读者群体广泛,他们对新闻内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编辑们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同时,编辑们也需要注重个性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就要求编辑们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此外,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平台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方式与编辑和其他读者进行互动。编辑们需要积极参与互动,回应读者的提问和意见,并及时采纳读者的建议。这不仅可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也有助于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

最后,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可信性和可靠性。在网络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成灾,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网络新闻编辑,我们有责任提供真实、准确、可信的新闻内容。编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事实核查和信息筛选,确保新闻的可信性和可靠性。此外,编辑们也需要注重个人信誉的建设,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快速性、多样性、互动性和可信性等规律和特点。编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 篇二

网络新闻编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其编辑规律对于新闻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网络新闻编辑的规律,并分析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首先,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标题的吸引力和准确性。在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标题来选择是否阅读一篇新闻。因此,编辑们需要撰写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标题也需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新闻的要点。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点击,还可以增加新闻的传播效果。

其次,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可以轻松地获取大量的新闻内容。因此,编辑们需要提供高质量和有深度的内容,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留存。编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供详实的报道和分析,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只有通过提供有深度和有价值的内容,编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化。在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浏览和快速获取信息。因此,编辑们需要提供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新闻内容。同时,编辑们也需要注重可视化,通过图片、视频和图表等方式来展示新闻的内容和信息。这不仅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还可以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最后,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跟踪报道。在网络时代,新闻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编辑们需要时刻关注热点话题和事件的发展,并及时更新报道。同时,编辑们也需要进行跟踪报道,对事件的发展和后续报道进行追踪和分析。通过及时更新和跟踪报道,编辑们可以增加新闻的价值和可读性,提高读者的粘性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编辑具有标题吸引力、内容质量、可读性和时效性等规律和特点。编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 篇三

《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新闻以网络为传播平台。一方面,网络传播的特点势必影响着网络新闻编采特点;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编采过程中也要时时刻刻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只有这样网络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扬技术带来的优势,才能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形式,有独立存在的理由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本部分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对比研究,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开放式规律。以下各部分的论述都将建立于这一基本规律之上。

  一、网络传播特点分析

  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

  1)超越时空限制;

  2)海量信息;

  3)多媒体;

  4)交互性;

  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1]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

  1)传播主体多元化;

  2)传播方式多媒体;

  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

  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

  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

  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

  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2]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

  1)交互性;

  2)海量性;

  3)即时性;

  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

  5)媒体个人化;[3]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的表述归结起来,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

  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

  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

  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

  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

  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

  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

  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

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二、开放式——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诸如宏观的“把关”、“发言”以及微观的“文稿(声像)通顺”、“节(栏)目整体感强”等编辑规律外,它们还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说,报纸编辑突出“版面和谐”,广播编辑强调“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编辑则非常重视“声画合一”。正是这些特性构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编辑规律,那么网络新闻编辑的根本特点、基本规律是什么呢?

  网络是一个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纳报纸、广播、电视的所有的传播功能,因此,可以说,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网络报纸)则要重视“版面和谐”、偏向声音(如网络广播)则要重视“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偏向声像(如网上电视)则要重视“声画合一”。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新闻编辑要遵循传统媒介编辑的所有规律。但是它有没有自己的规律呢?有没有自己区别与他者而独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规律呢?

  本文认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现,更深入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我们发现“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是渗透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一条主线,它是网络新闻编辑区别于他类媒体编辑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

  因特网实质上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网络空间。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最大限度开放”赋予网络传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等众多特征。通过对网络的这些传播特征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开放式”是它们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笔者以为,如同报纸的“版面和谐”、广播的“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的“声画合一”等为上述媒体的基本编辑规律一样,“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

  这里指出的“开放式”包含三个层面:时间层面的开放、空间层面的开放、技术层面的开放。

  下面我们依次对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6大特征进行分析:以此论证“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这一命题。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多人对一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上的开放性带来的。时空开放,从而可以实现“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此人与彼人”的共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传播,时空的开放赋予传播更多的深度与广度。

  2)海量性:海量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其一、网络传播实现了地域上的全球覆盖(这是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

  其二、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存储(这是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网络传播可以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数据库可以纵向容纳历史信息);

  其三、网络传播中信息存储的质的多样性(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存储,这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结果)

  3)即时性:得益于技术带来的优势,因特网可以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实现信息的“瞬间”传输,传播速度快、时效强。时间上的开放性是新闻即时传播的前提与保证;此外,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新闻线索提供者,也是新闻发布者。“地球上没有一家报社、广播公司或电视机构有实力把他们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去应付突发事件”[5〕,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传播即时性的前提正是在于“空间上的开放性”。

  4)多媒体: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多媒体传播,这正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直接成果。技术的开放增强了网络本身的容纳力,技术的开放延伸并调动了人类的各个感觉系统。

  5)个人化:个人化特点意味着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时收看”(时间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内容”(时空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接收模式(有声有像或有声无像或图文并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组合)”(技术上的开放性)。正是时间、空间、技术上的开放性使得“个人报纸”、“我的新闻”等个人化的传播得以实现。

  6)超文本(超链接):超文本(超链接)本身就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开放模式。超文本的文本构成模式与超链接的传播结构使得信息检索得以时间、空间全方位开放,从而轻松实现了“此时或彼时”、“此地或彼地”、“共时或异时”、“同步或异步”的查询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开放式”,正是“开放式”这一特征,使得网络传媒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受众的多样、动态、个性化的需求。这决定着,网络新闻编辑也要遵循开放式这一基本规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所涉及的“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等都应是基于“开放式”这一规律之上的。

  [1]参见:张海鹰、腾谦编著《网络传播概论》第77页——第8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2]参见: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第54页——第70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参见:《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4]参见: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

  [5]参见: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论网络新闻编辑规律》论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