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论文 篇一
标题: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勤工俭学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勤工俭学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那么,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究竟有何影响呢?
首先,勤工俭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通过勤工俭学,大学生能够自己赚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家庭负担。这不仅能够帮助家庭缓解经济压力,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和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经济管理能力。
其次,勤工俭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勤工俭学不仅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更是一种实践的机会。通过勤工俭学,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能够从实践中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勤工俭学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在勤工俭学中,大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这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勤工俭学,大学生能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保持高效工作,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自律能力。因此,大学生在选择是否从事勤工俭学时,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未来发展,合理安排时间,取得更好的学业和就业发展。
勤工俭学论文 篇二
标题: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勤工俭学是大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从事工作的一种方式。然而,勤工俭学不仅仅是对大学生经济状况的影响,还会对其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怎样的呢?
首先,勤工俭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在勤工俭学中,大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他们通过勤工俭学获得的成就感,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其次,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勤工俭学中,大学生往往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工作任务。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大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这对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勤工俭学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在勤工俭学中,大学生需要同时承担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通过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大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压力,学会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这对他们今后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因此,大学生在选择是否从事勤工俭学时,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心理状况,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更好的发展。
勤工俭学论文 篇三
勤工俭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勤工俭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和村里的乡亲们聊天时,他们经常提到,现在的小学生指使不动,越来越懒,消费却越来越高,简直看不过去。
我也曾经对一所小学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大致如下:
①你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都用在哪些方面?
②你喜欢劳动吗?今后愿意当一位农民吗?
③你是否经常自己洗鞋袜、衣服,自己叠被子、铺床、扫地呢?
④你会择菜、烧饭、洗碗吗?
⑤你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干农活吗?
通过调查统计,我发现如下几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不愿当农民、好吃懒做的现象在一些学生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程度并非是成同步发展,而是相反;农村小学生对各类劳动参与率低,且参加情况差异大,越是辛苦花力气的劳动,参与率越低,坚持参加自理劳动不足1/3,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只有20%-25%,能经常参加简单生产劳动的只有10%-15%。
我想,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无必要搞勤工俭学,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有人认为,过去搞勤工俭学,是因为物质条件差,不搞不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还让学生们搞勤工俭学没有必要。随着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一部分学生、家长中劳动观念和勤工俭学观念日益淡薄,出现轻视体力劳动和蔑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家庭过分溺爱,滋长了学生的“娇、骄”二气,劳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贵州省、云南省考察时强调,“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要从小就进行劳动教育。学生通过参加一些劳动,可以学习一些知识,实际是很好的锻炼。勤工俭学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校要坚定信心,把勤工俭学开展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由此看来,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勤工俭学之路,通过开展各种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养成自理、自立和动手创造的习惯,懂得劳动的价值,初步培养协作能力,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势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小学生“好逸恶劳”和“高消费”呢?通过分析,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因素:目前学生中大都是独生子女,且留守子女偏多。由于几代人围绕一个孩子转,他们不需要动手,大多依赖于长辈的关爱,缺乏进取精神,加之学习和社会活动任务日趋加重,体力劳动越减越少。因此,独立能力差,劳动观念淡漠,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2、家长因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足够了,劳动可以由他们来替代;有的认为孩子做的活不中看,浪费时间,长大后必定会做的,现在由家长来做算了;还有的家庭几个大人照管一个孩子,大人自己也没事干,还是由大人来做算了。由于过分关爱孩子,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包办有余,放手不足。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孩子懒惰、依赖、奢侈等不良品质日渐突出。
3、学校因素:学校对于劳动教育宣传、领导力度不够,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劳动课虽按计划编排,但缺少全面考虑,忽视学生劳动观点的形成、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习惯的养成等素质的培养;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一,参差不齐。有些规定的劳动时间被挤占,有些劳动技术课时被语、数、英教师“挪用”。
4、环境因素:社会上、农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望子成龙”、“跳农门”思潮。加之搬迁到城镇的农村小学生逐年增多,由于劳动内容、场所减少,劳动习惯养成更差,极少参加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基本不参加。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学校又应该做些什么呢?经过多方请教,仔细查阅,认真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重引导:
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并重”的观念、“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观念、“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的观念,将劳动观点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与知识传授技能相结合。在传授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其良好的劳动习惯。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把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学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X----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日常生活重自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倡导学生“自我服务”,即把劳动当成一种责任,为同学、为自己服务的责任,牢固树立“劳动是生活的必需”的观念。比如打扫清洁卫生,以前搞清洁卫生是突击式的,现在却是经常性的;以前,教室脏了才打扫,领导检查了才突击,现在随时保持教室整洁、窗明几净。学生把打扫卫生变成了服务性、富有人情味的劳动保洁。如果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早晨抢着早到校,一到校就开展打扫卫生活动,每天还有卫生监督员,做好记录和评比;每天上学以后,只要发现纸屑、垃圾,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池,那么,学生的“勤俭”意识就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了。在学校环境管理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天的环境卫生的打扫、管理都由学生自己承担。勤劳,成为一种习惯,养成教育也会收到明显成效。在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农村小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趣味型”、“知识型”和“艰苦型”相结合的劳动竞赛。例如,举行穿衣服、系鞋带、洗手绢、洗衣服、穿针线、钉纽扣、包书皮等生活自理技能表演赛;开展剥豆、削土豆皮、削水果皮、包水饺等家务劳动比赛;进行挖坑种树、挑土负重简单生产劳动竞赛;还开展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劳动竞赛。同时,评选出一批劳动小能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变被动劳动为自觉劳动,又有利于坚强毅力的培养,提高了小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劳动教育发展。
3、基地实践重体验:
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基地实践劳动和社会公益劳
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美的快乐。为了加强基地的管理,发挥基地应有的效益,学校可以全面落实基地管理责任制,采用调、聘、培等方式组建了一支勤工俭学基地辅导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基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到实用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这样,我们学校不仅改善了育人环境,改变了小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了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我们每一名教师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现在,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搞好勤工俭学势在必行、是不无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