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篇一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本文将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探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教材选用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存在着教材内容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的问题。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因此,教材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策是要加强教材研发,倾听学生的声音,将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纳入教材内容的设计。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困惑。现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式和灌输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政治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策是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新方法。
最后,教师素质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政治课教师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对策是加强政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政治课教师的支持和激励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教学热情。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政治课教学工作,我们应该加强教材的研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政治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篇二
随着高中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本文将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环境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存在着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的问题。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对策是加强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教学环境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困惑。现行的教学环境存在着教室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政治课需要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但是现实中很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对策是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水平。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政治课教学环境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设施,为政治课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评价体系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困惑。目前,政治课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策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思辨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政治课教学工作,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政治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篇三
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摘 要】我们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却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如: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偏低的矛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使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几许尴尬与困惑。针对这些现状,本文在对策方面作了几点现实思考: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中政治课 困惑 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加快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中学德育主导渠道的政治课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然而,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窘境,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的矛盾和困惑。因此,我们尝试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惑分析
1.在教师层面,存在着素质教育与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单一的矛盾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个基本素质;必须遵循“教书育人、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等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然而,仅就业务素质而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政治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就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政治教师10人中,本科学历的仅有2人,中专学历1人,其余均是专科学历。其次是政治课教师缺乏,特别是农村教师,半路出家者甚多,笔者所在学校的10名政治教师中,就有2人是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转行来从事政治课教学的。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些教师对某些内容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只能是照本宣科,使政治课失去应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导致学生厌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众所周知,当今教育面临的困境是:今天的教师用过去的方法教未来的学生。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即: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是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自主的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被忽略甚至被教师代替。以笔者所在的重点高中调查表明,学生在课堂的.发言中,主动提问、异议的比例仅占8.3%。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的政治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知识点全面,一贯地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2.从学校层面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
尽管在观念层面上,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应试教育却依旧大行其道。不少学校的做法是:课下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课上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高考的指挥捧依然强劲有力。
笔者所在学校,有个政治教师搞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他带的学生的总体素质确实高于其他班级同学,但在学校组织的月考中,成绩却是排在后面。结果在领导三番五次的谈话下,最后只得按部就班地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教材内容被删掉了,所有与考分无涉的教育活动被取消了,所以教师唯考是教,学生唯分是学,导致有些学生考试高分,条条烂熟于心,但表现差劲。
二、关于解决高中政治课教学矛盾的对策分析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支德、才、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首先,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具备为社会最高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和素养,加强理论修养,增强马列主义信仰和情感,“以德育德”。
其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摒弃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的“教师本位”的观念,实现“教本位”向“生本位”的转移。新型的教学观,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全员学习的新理念;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政治教师要尽快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时引入教学,把呆板、生硬的记忆性传统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受青年学生欢迎的现代教学。
2.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科学构建教学评价系统,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动力所在
传统的评价制度是通过规定考核范围、确定考试形式、设置标准答案,然后以卷面成绩为准进行分等排序,评定优劣,再进行优胜劣汰。这就迫使学生不得不走进预先设定的轨道,不断重复僵化的套路训练以求突围而出。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评价系统的构建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实效的提高。因此,构建科学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系统,必须把握好“三个是否有利”的标准,即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否有利于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马春暖,曹志尧.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矛盾和对策.思想教育,1994,(3).
[2]姚承忠.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和对策.普教研究,1994,(5).
[3]洪中勇.
[4]张林.高中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境的途径.教育与职业,1998,(10).
[5]魏则胜,陈惠芳.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初探.青年探索,2002,(5).
[6]任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