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优秀3篇】

时间:2013-05-03 05:36: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篇一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指导方针。根据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他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法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目标。

首先,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尝试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其次,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注重审美体验和欣赏的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欣赏艺术作品,帮助他们理解艺术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独特感知和理解能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美术是一门涉及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技巧的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教授学生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教师应该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艺术欣赏,帮助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同时,教师也应该教授学生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篇三

[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

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美术教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超越”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

[1][2]

[美术课改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