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现状调研论文 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古城历史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机。这些古城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和保护古城历史建筑的文化遗存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显示,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古城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文化遗存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历史建筑被用于商业用途,导致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丧失。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许多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面临着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威胁。许多历史建筑出现了老化、腐朽和倒塌的现象,亟需进行修缮和保护。此外,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多和管理不善,一些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也面临着游客破坏的问题,例如乱涂乱画、乱丢垃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古城历史建筑,限制其商业化和改建行为。其次,加强对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和管理,修缮老化和腐朽的建筑,确保其安全稳定。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减少游客对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破坏。
古城历史建筑是城市的瑰宝,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和传承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加强保护和管理,才能让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
(作者:xxx,单位:xxx)
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现状调研论文 篇二
近年来,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古城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现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调研发现,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现状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变化。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古城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限制了古城历史建筑的商业化和改建行为。其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许多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古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中,为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贡献了力量。此外,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重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然而,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人才,许多古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存在着不足。其次,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许多古城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进展缓慢。此外,游客的增多也给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游客破坏、文物失窃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古城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古城历史建筑。其次,加强对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管理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安全稳定。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减少游客对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破坏。
古城历史建筑是城市的瑰宝,是城市的灵魂。只有加强保护和传承,才能让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
(作者:xxx,单位:xxx)
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现状调研论文 篇三
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现状调研论文
摘要:简述了固原州古城的发展历程,结合其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现状,分析了古城建筑的文化价值,为今后固原州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古城,历史建筑,文化遗存
1固原州古城的历史沿革
固原城,城池创建时间,最早有明确纪年者是在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修筑原州城”为总管府之记载[1]。但在现水电局和二小附近出土的陶罐与瓦片可以推前至汉武帝元鼎三年。据《固原州志》记载固原古城元末废“明景泰元年(1450)始筑固原城,景泰三年(1452)修复开城县北40里的故城,成化二年(1466)由于开城陷于蒙古部而徙其址于新修的故城”。成化五年(1469)兵备杨勉增修高(兼设楼稽城,旧二门南镇夷,东安边)。“弘治十五年(1492),总制军务户部尚书秦统驻节固原,展筑关城(更开西门一,曰威远,是时拓筑外城)”[1]。万历三年(1575),总督石茂华始瓷以砖,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84)重修外城周,遂为雄镇。
2固原州古城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存简述
固原历史建筑遗存集中且较多,在宁夏境内颇为难得,甚至超过历史文化名城银川。目前保留有城墙、文渊阁(魁星阁)、财神楼、城隍庙、二十里铺拱北(见图1~图4)。城墙分为内外两层,属于军事防御建筑,内城墙周长九里三分,即4650m,高三丈五尺,底宽三尺八丈,有垛口1046个,炮台18座,内城墙只在西湖公园内有约500m的遗留,其高4~12,上有松柏等植物,还有民国遗存砖塔1座;目前外城墙保留较多且较好,其周长十三里七分,即6850m,高三丈六尺,有垛口1573座,炮台31座,内外城门10个,据《嘉靖固原州志》卷一记载,景泰三年(1452)时开始修筑固原城,成化五年(1469)兵备金事杨勉增筑并且修建其东南二门:东门名曰安边,南门名曰镇夷。“弘治十五年(1502),尚书秦统增筑外关城,周围二十里并设关门四座,关城外再挖沟池为护城河,同时外关城再开西门一座,称之为威远门”。文渊阁,前称之为魁星阁,建于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属于军事防御兼观赏建筑,由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三边总督秦竑创建,弘治十六年(1504)落成,后由清代光绪末固原州知府王学伊,提议重修,以“招东来紫气,起地方文脉”号召募捐修筑,现坐落在修整后的锥体砖包台面之上,高12.3m,平面正六边形,共三层,攒尖顶,楼阁式木亭,内有木梯可供登临眺望,角梁及顶部由雷公柱支撑,各出檐均为双层桷飞,方形飞桷前端做收分,飞檐颇有南方建筑的韵味;上檐用一斗三升式的斗拱,其余檐部皆简化,施以彩画,整体建筑小巧玲珑,夜晚灯光通透,现已成为固原市的夜景重要节点。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书法家大师于右任登阁游览,题写“瑞应须弥山,翠接文渊阁”的文联。图2文渊阁图3财神楼财神楼位于明清时期固原最大的商业中心过店街,属于道教建筑,建筑风格、结构、材料属于明朝建造,在商业中心建造财神楼很明显的表达了商家们强烈的精神寄托,建筑风格属于城门洞式青砖结构,底边基座长10.36,宽4.1m,门洞高3.1m,宽3.3m,南北面石刻发现光绪年间商家一起募捐重新修筑了财神楼。基座上楼阁空间紧凑,变化丰富,兼具祈祷、游览、眺望等功能,西边为主殿为固原市现在唯一剩下的歇山顶,面阔三间,南北长6.4m,东西6.75m,顶部飞檐
形如飞翔之鸟,有西南地区古建筑的影子;东边为附属建筑,卷棚顶,值得注意的`是面阔四间,在古制建筑中极难见到,长8.35m,宽4.9m;中间为楼梯,楼梯中间设有一门,将门上边做照壁,楼梯上方有主殿和配殿的过殿,宽1.9,高2.5,里面供奉财神。城隍庙在现固原市粮食局内,建于明景泰三年,属于道教建筑,《嘉靖固原州志》记载“有安边,镇夷二门城隍,建置莫详厥出。大明景泰庚午,左司右司,六曹分列东西,后为寝堂,前揭庙榜,圣母土地,秩序然而有序。饭香案炉瓶之具,亦莫不极其精备,始于景泰元年(1450)三月三日,以是年秋八月告成。”清《宣统固原州志》中“州城中央,庙址以定,正殿五楹,金身六丈,栋梁桷榱。后拱寝宫,前列坊棁。铁狮铜猊,斑斓奇致,美轮美奂”。又根据《民国固原县志建置志》记载在战争中被毁,后又重新修建。现在遗存保护较好的大殿三间,前殿五间,长15m,宽13.3m,金厢斗底槽,明柱8根;中殿5间,长16m,宽8.55m,内有明柱10根,两侧仅存东西配殿,但被占作粮仓,整体属于明代建筑风格,局部砖雕精美。图4城隍庙二十里铺拱北是固原回族建筑中的代表作,属于嘎德忍耶九彩坪门宦,整个建筑依山傍水,气氛严肃、神秘。整体为六进式建筑格局,围墙与入口大门为第一进,第二进为院落,第三进为砖坊,第四进为拱北内门,第五进为墓室,第六进为后院,墓室前有殿院,左客右寝,功能完善。内有三座陵墓,攒尖顶亭式的墓庐,整个建筑由歇山、硬山、卷棚组成,木雕、砖雕精美,琉璃飞刹耀眼,空间又宽阔、高耸富有变化[2]。据传说和记载,该建筑建于元末明初,供奉伊朗前来传教的“西来上人”,清朝重修建留有《回教先贤先仙碑》,1920年海原大地震毁坏后于民国重新修建,改革开放后,地区注重民族团结又几次修建至今,保存完整,是回汉融合与和平共生的精神实体。3结语
固原州的现有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向今天的世人们讲述着固原州古城的过去,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在复兴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必然对古城今后的文化及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固原作为丝绸之路复兴的重要据点,在城市建设与古建保护的协调关系上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项艰巨工程的完成需要众多有志之士的参与,本文简要的概述梳理固原州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为固原自身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做出一份积淀,为促使古城更好更快走上文化优先建构之路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韩孔乐.固原城创建始末[J].固原师专学报,1992(3):99-100.
[2]貟有强.宁夏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迹[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