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19-03-06 02:17: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 篇一

标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效果

1.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此,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包括:合理组织小组,明确学习目标,鼓励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合作,及时反馈评价。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角色分工合作,问题解决合作,资源共享合作等。

3.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加强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6. 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组织小组,明确学习目标,鼓励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合作,及时反馈评价等方法,可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6.

[2] 张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36(3): 56-60.

[3] 王伟.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 30(4): 78-82.

[4] 陈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 教育论坛, 2017, (8): 90-92.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 篇二

标题: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课堂教学;应用;效果

1.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和教育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3.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许多优势,如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应用能力不足,教学软件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5.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优质的教学软件和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式。

6. 结论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软件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技术研究, 2017, 32(6): 78-82.

[2] 李明.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 教育论坛, 2018, (5): 90-92.

[3] 张伟.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课程建设, 2019, 36(3): 56-60.

[4] 陈静.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30(4): 78-82.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 篇三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中常见有如“放羊式”、“灌输式”、“表演式”等多种“低效”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提高;小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经广西教育学院教学研究部评审同意立项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在我区开展已一年多,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我以为我们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很必要,查找出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探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1.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现象

  1.1放羊式课堂;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放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学活动过多、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导致教学的低效。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是目标明确的教学,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并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1.2灌输式课堂;满堂灌的讲解、传统的讲授。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思维的启迪,忽略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问题”不具备启发性、“活动”不具备主动性、“讨论”不具备探究性,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1.3表演式课堂;这种课堂因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常见于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等,由于整个过程都是预设好导演好的,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常态课来实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应建立在常态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让常态课去除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同时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有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前提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备课,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准备好适当的课堂练习,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在下校听课中,常见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容量不当、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现象。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2.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②“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与肯定。③“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3.课堂教学“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3.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3.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3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4.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成熟。但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4.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4.2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4.3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的教师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甚至有不少教师习惯于将课堂练习安排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果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需要我们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我们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去做。

  参考文献

  [1]李明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2]崔峦在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的论文(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