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论文(推荐3篇)

时间:2013-04-08 04:43: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论文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工程的建设日益增多,对桥梁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桥梁工程质量管理成为了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将重点讨论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之一是合理的设计。桥梁工程的设计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桥梁的使用环境、荷载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此外,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桥梁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以保证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不得使用劣质材料或者未经过质量检测的材料。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再次,施工过程的控制也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还包括工程的验收和维护。工程验收是确保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相关的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应对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工程维护是保证桥梁工程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对桥梁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包括合理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工程的验收和维护。只有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桥梁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工程在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导致的桥梁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重点讨论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之一是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只有对桥梁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测,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质量监督和检测应包括设计审核、材料检测、施工过程监督等环节,确保桥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其次,加强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和管理是控制重点之一。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桥梁工程质量的组织和管理,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再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施工人员是桥梁工程质量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激励施工人员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惩罚违规行为,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加强对桥梁工程的维护和保养也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桥梁工程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桥梁工程长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应建立健全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加强对桥梁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包括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加强组织和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及加强对桥梁工程的维护和保养。只有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桥梁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论文 篇三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论文

  0引言

  桥梁已成为目前铁路、公路设计中常用的结构类型,占线路长度的比重非常大。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因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非常严重。桥梁工程质量管理重点较多,主要有基础工程、墩台身和梁部三部分。

  1基础工程

  1.1明挖基础

  1)开挖。避免超挖,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开挖好的基坑,及时浇筑基础混凝土,避免长时间暴露,雨水浸泡引起地基承载力下降。

  2)基底处理。清除松碎物,凿出新鲜岩面;倾斜岩层,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凿除已风化部分;清(冲)洗干净。

  3)混凝土施工。应在坑底无水情况下施工,有水时必须采取抽、排水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终凝时间可由工地试验室测得,一般为10h~14h)方可停止抽水。

  4)基坑回填。及时回填;回填所用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密实、稳定。

  5)现场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

  6)易发质量问题及危害。a.第一层(最底层)基础做大、基础与回填同时浇筑(满灌)。危害:影响结构受力—刚性角增大,降低基础抗冲切承载力。b.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基坑回填不及时、受雨水浸泡。危害:降低地基承载力,特别是泥岩、泥夹砂岩地质情况影响尤为严重。c.陡坡地段,开挖施工便道引起明挖基础安全距离不足。危害:影响地基内力扩散,降低基底抗滑移、抗倾覆能力。

  1.2桩基础

  1)钻孔桩。a.钻孔、清孔。泥浆指标(主要是密度和含砂率)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孔径、孔深和孔型符合设计要求;孔底平整,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施规和验标:柱桩10cm,摩擦桩30cm);钻孔渣样与设计相符。b.钢筋笼吊装。定位准确、牢固;宜采用多点吊桩方法(如十字扁担),以防钢筋笼变形;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轮式垫块);采取有效措施防上浮。c.水下混凝土浇筑。钢导管内壁顺滑,接口严密,使用前试压(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和升降试验,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缩短拆除导管的间断时间,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太长,宜在8h内浇筑完成,孔口护筒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埋深在1m~3m范围;混凝土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应测取混凝土顶面位置,保证混凝土顶面浇筑到桩顶设计高程以上1.0m左右;桩顶必须清理上层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若造成断桩,应重钻或补救。d.现场检查。泥浆密度、含砂率等指标检查;钻孔渣样检查;所有桩身混凝土质量均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和试件抗压强度检测;沉渣厚度抽检(特别是柱桩)。e.易发质量问题及危害。泥浆密度小,悬渣能力弱,易坍孔;泥浆含砂率大,沉淀多,清孔难度大。导管漏水、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机械故障间断时间较长易引起断桩;混凝土工作性(也称和易性)不好易引起浇筑困难、钢筋笼上浮、桩身混凝土质量差;钢筋笼固定不牢易引起钢筋笼上浮。

  2)挖孔桩。挖孔桩与钻孔桩主要区别在于成孔方法不同,孔内一般无水或少水,孔深不宜大于25m。a.孔内排水(桶提、泵抽);b.多桩孔有少量水,采取措施同时浇筑,以免水集中于一孔,若水量大,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各孔水位,此孔最后水下混凝土浇筑;c.孔底平整、无松渣、污泥及沉淀物,嵌岩深度满足设计,检查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d.水下混凝土浇筑同“钻孔桩”,一般混凝土浇筑必须采用溜槽或串筒,避免混凝土摔落离析影响质量;e.护壁混凝土一般不低于C15,作为桩身的一部分时,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土石层变化处及滑动面附近加强支护(临时横撑),护壁不得分节(参考路基施工规范、验标)。

  3)沉(打)入桩。a.每根桩用油漆画出长度标志;b.堆放、起吊:两点支撑0.21L,三点支撑0.15L,单点起吊上端0.3L;c.桩与桩锤间加适合桩帽大小的弹性衬垫;d.若每击贯入度小于2mm(或设计控制值)且落距已最大时,应停锤。但沉桩深度未达设计时应查明原因或换锤。

  4)承台。承台基坑开挖、回填、混凝土等施工质量卡控重点与明挖基础基本相同。承台底部的碎石垫层主要起“找平作用”,应平整,宜用小型机械压实,以便于确保承台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承台底部混凝土易开裂,进而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易开裂原因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2墩台身施工

  2.1模板

  1)模板及支架(撑)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2)加工时考虑预埋件位置;

  3)模板表面平整、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严禁使用废机油);

  4)接缝严密,不漏浆,接缝处不得采用棉纱,宜采用橡胶条贴缝;

  5)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对支架(撑)的立柱加以固定;

  6)预拱时,支架应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7)拆模应考虑混凝土强度、龄期、温差;

  8)拆模的`顺序“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9)拆模不得猛烈敲打、强扭以防损伤混凝土。

  2.2钢筋

  1)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处理的Ⅰ级热轧光圆钢筋;

  2)运输储存中防锈防污;

  3)屈服、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和焊接试验;

  4)搭接焊、绑扎搭接长度;

  5)钢筋直径、间距、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6)箍筋与主筋围紧,交叉点铁丝绑扎;

  7)钢筋保护层垫块强度密实度不低于本体;垫块与模板不宜采用平面接触;数量无设计要求时,侧面和底面不少于4个/m2;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8)钢筋弯钩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3混凝土

  1)原材料。a.水泥: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烧失量、Cl-含量、游离CaO含量、碱含量;b.矿物掺合料(常用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Cl-含量、游离CaO含量;c.砂:颗料级配、细度模数、堆积密度、含水率、含泥量;不宜用山砂、不得用海砂;d.粗骨料:颗料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含泥量、碱骨料反应;不宜用砂岩碎石;用前宜冲洗;e.外加剂:减水率、坍落度损失。

  2)配合比。a.水泥最小用量、最大水胶比满足规范要求;b.现场计量准确,根据天气变化测取骨料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c.满足强度、耐久性和工艺要求;d.水下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比一般配制强度提高10%~20%,且流动性好。

  3)混凝土施工。a.拌合(集中拌合、时间);b.运输中确保不离析、泌水及坍损过大;c.夏季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冬季不宜低于5℃;d.分层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cm,泵送不宜大于60cm;e.倾斜面上,从低处开始浇筑;f.混凝土振捣: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与侧模保持距离宜为5cm~10cm;每一振点宜为20s~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钢筋密集部位特别注意;g.养护,覆盖保湿保温;混凝土浇筑24h~48h后可略松开模板;养护时间至少7d;h.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工点距拌合站的距离及运输、浇筑过程中可能的停顿时间确定加料拌合时机,是混凝土拌合站布局依据之一。

  3梁部施工

  3.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法施工

  1)模板、非预应力钢筋。模板、非预应力钢筋卡控重点同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

  2)支架、挂篮。a.按要求进行支架(0号块及边跨现浇段)检算、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b.挂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形式、几何尺寸能适应梁高变化;c.挂篮走行和浇筑混凝土时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小于2;d.挂篮使用前应进行安装、走行性能工艺试验和按设计要求进行载重试验,测定挂篮前端各部件的变形量,消除其永久变形;e.挂篮总重量(梁部施工阶段荷载)的变化不应超过设计重量的10%;f.挂篮前移时纵向预应力筋必须张拉完成,及时调整变形(调整前吊杆高度)。

  3)预应力施工。a.孔道成孔:金属波纹管成孔,接缝严密,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堵塞孔道;定位准确,定位筋(网片)充足;b.张拉设备必须按期标定,按要求做相关工艺试验(如锚具锚固性能试验、锚口和管道摩阻损失试验);c.预应力钢筋、锚具等材料检测合格;d.张拉顺序: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纵向筋两端同步左右对称,最多不超过一束不平衡束,先腹板再顶板后底板,从外向内左右对称;竖向筋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端开始;横向筋在梁体两侧交替单端张拉,宜从施工端开始,最后一根在下一节段进行张拉;e.张拉:应力和伸长值(6%)双控;竖向筋应采用二次张拉(1d)以减少设备操作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张拉方法(如是否超张)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锚固后观察是否存在断丝、滑丝情况,机械切割,留3cm端头;f.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弹模、龄期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混凝土施工。梁端接缝面应凿毛(人工2.5MPa,机械10MPa)达75%以上新鲜面;梁段应对称、平衡浇筑;锚垫板下孔道、钢筋及预埋件等交叉密集部位,预防混凝土松散、空洞;制取足够的同条件养护试件。

  5)压浆。终拉后24h内完成,特殊时必须48h内完成;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同一孔道、连续一次完成;自下而上,竖向孔从最低点开始;水泥浆(微膨胀)终凝后,方可卸拔压、出浆阀门。

  6)封端。混凝土表面凿毛、清理,锚具防锈;防水处理;锚穴内按设计设置钢筋网;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微膨胀)强度等级不低于梁体。

  7)合龙段施工。a.合龙顺序:设计无要求时,先边跨后中跨,多跨一次合龙必须同步对称进行;b.混凝土浇筑前,合龙口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可与合龙段混凝土重量相等)应符合设计并于浇筑过程中逐步解除(与浇筑速度对应);c.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在一天中梁体温度最低时临时锁定,锁定后尽快浇筑混凝土;d.临时锁定:两端悬臂连接(体外型钢或钢管等刚性支撑并张拉部分预应力束),临时形成刚性连接,保护合龙段混凝土完整至施加预应力后,临时连接力要大于活动支座摩阻力以使连接构造与悬臂共同变形;e.合龙口临时锁定后,立即解除一端临时固定约束,减少合龙口混凝土拉压次内力产生裂缝;f.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另一端临时固定约束,完成体系转换,按设计张拉全桥剩余预应力束;利用永久束时,将临时锁定钢束放松至零再拉至设计吨位;g.边跨现浇梁段的梁底与支架之间应设置滑动装置(边跨现浇段张拉时,支架尚未能拆除,使张拉时梁体能自由伸缩)。

  3.2预制梁(后张法)

  混凝土、预应力、压浆、封端与现浇连续梁(刚构)施工基本相同。

  1)台座、底模。按计算设置预拱度;底模两端设置活动孔,用于顶移梁。

  2)预应力孔道。抽拔橡胶管法,混凝土浇筑时不得损伤橡胶管;抽拔钢管法,注意把握抽管时机。

  3)吊移梁、存梁。吊点、支撑点准确,梁端容许悬出长度按设计要求(可能引起梁体上部开裂);存梁时严控梁端不均匀沉降,长期存梁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梁体产生过大上拱。

  4)现场检查。梁场取证和静载试验;梁体外观质量;梁长、梁高、跨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埋件预留孔;原材料和张拉、压浆、封端等关键工序检查。

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论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