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2-07-02 08:49: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析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方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首先,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可以定义为一种旨在保护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它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不可忽视。首先,它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中,儿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等。通过心理安全教育,儿童能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其次,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培养儿童的心理健康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最后,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安全教育不仅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还注重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最后,实施儿童心理安全教育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要注重儿童的参与性。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意愿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其次,要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教育。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实施,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此外,要注重与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家长和教师是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应该与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儿童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实施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时,需要注重儿童的参与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教育,并与家长和教师进行积极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

浅析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的重视逐渐提高。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目标、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首先,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儿童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多样。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其次,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游戏活动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最后,评价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标准应该是多维度的。首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价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其次,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表现来评价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儿童能够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并保持积极的心态,说明他们的心理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实施儿童心理安全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和家庭教育等,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目标,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论文 篇三

浅析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论文

  论文关键词: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教育儿童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随着民众安全感的普遍逐年下降,对儿童进行心理安全教育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以让儿童体验到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为价值取向。

  安全问题与人类同在。尤其是近年来,一起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一次次性质恶劣的人为灾难接连不断,人们的安全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调查表明不仅我国民众安全感在逐年下降,全世界民众都是这样。成人尚且如此,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那些自我保护能力、应对外界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不及成年人的青少年儿童肯定更甚!每一次灾难过后,他们所受到的冲击肯定比成人还要强,他们的安全感经受着现实更大的挑战。因此,儿童心理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但,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作何价值取向?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问题略表拙见。

  1安全概念

  1.1安全的基本含义

  1.1.1语词学意义:中文解释只是从客观事实、结果来论述“安全”,而英文解释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安全感”。

  1.1.2逻辑学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与“安全”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安心,安宁,心安理得等,与之词义相对的有:危险,恐惧,害怕,不安全等,不仅习惯用法是如此,几乎每一本汉语字典也都将“安”与“危”相对立,由此,或许我们能更深切地领悟到安全的真正含义。

  1.2安全的科学含义

  1.2.1生命科学中的“安全”:学会自我保护,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不仅要懂安全知识,还要具备安全意识,更要培养安全应对能力。

  1.2.2社会学中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之稳步快速发展。

  1.2.3心理学中的“安全”: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安全是指心理的稳定感和基于现在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也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

  由上可见,安全一词不仅在字典里的释义有些出入,在不同学者的眼里,其词义也有不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安全”一词意义的理解也有差别,虽然不是基本涵义的不同,但是各有侧重。在传统文化中,“安全”多指的是人身、物质上的安全,而现代的“安全”内涵明显扩大,不仅包括人身、物质安全和社会安全,也包括精神安全。精神安全中,最重要也是正日渐成为关注焦点的是心理安全,包括认知安全、情感安全和意志安全。

  1.3“心理安全”概念的由来

  关于“心理安全”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就提出来了,罗杰斯根据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提出创造性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但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安全都未受到重视。直到美国9.11事件以后,心理安全才开始受到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

  2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儿童也同样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任何的精神需要都是建立在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让儿童体验到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其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同样不容忽视。

  2.1自然需要

  从安全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的自然需要主要体现在生理安全需要,即人身财产安全。可以说人身财产安全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满足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顽强地与当时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虽然没了担忧,但威胁生命安全的隐患却并不亚于原始人类。要保障青少年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仅要在交通、消防、活动场地、设施安全等方面下功夫,也要在保障校园安全,如校舍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花大力气;不仅要加强民众安全保护意识教育,而且也要增强法律政策的保障。

  2.2社会需要

  从安全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的社会需要更集中地体现在群体安全和环境安全上。群体安全中最受关注的是校园安全。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全国中小学因设施不当,出现学生因楼道拥堵挤压、被踩死踏伤的事故就达十多起,死、伤中小学生数百人。还有因危房倒塌造成学生伤亡的事故也多次发生,加上生活设施乱、脏、差而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另据团中央、教育部等组织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表明学校已经成为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校园安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格外重视。此外,生态和环境安全也都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也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社会问题。要满足儿童的社会需要,就要在保证校园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下功夫,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成长环境。

  2.3精神需要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因而具有精神的需要。人的精神(意识、心理)由理性、情感、意志三个部分所组成。“人的这三种心理因素、活动和内驱力便相应产生三种心理需要,即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心理安全。

  2.3.1认知安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首先是一种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精神的最高层次,“求知”是理性的根本属性。认识的目的是要为人的活动提供依据、尺度、准则和界限。要求得心理安全,必先满足人的认知需要。只有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形成过程或事件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的时候,才能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或应对策略,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求得心理安全。

  2.3.2情绪/情感安全

  情感是人的心理因素的核心部分。不同的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及人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消极忧郁的情绪则不但有损于人的身体健康。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幼儿情绪情感最突出的表现为依恋。鲍尔比曾指出:依恋是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情感纽带关系的倾向,在个体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依恋这种情感的心理背景是安全感,依恋形成以后便成为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基地。儿童一旦与他的依恋对象分离,便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即由于安全基地的消失而带来紧张和不安。 情感安全不仅要在追求个体的情感安全上下功夫,也要注意在群体或团体中创设集体的情感安全氛围。此外,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能给交往双方一种安全感,被信任感,使双方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相互的`交往活动。

  2.3.3意志安全

  人还是一种有意志的动物,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所谓意志,就是人们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勇毅、自制和不屈不挠等精神。无论是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艰难、困苦和险阻,这就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要注意培养、锻炼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提出“挫折教育势在必行”的观点。

  3论证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

  关于儿童教育的价值取向,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认为教育应该发展健全的人,有认为儿童教育要兼顾前瞻性和后顾性两方面,前者立足于现在、后者注重未来。还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体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人的认识能力、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赋予个体生存的本领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借用熊华生教授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观点,笔者以为,儿童教育在兼顾上述四个方面即儿童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儿童当前生活与其未来成人生活的同时,应当有所侧重,即侧重于儿童的个人发展及其当前生活。儿童的教育应以为儿童提供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促进儿童个体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心理安全教育更应以为他们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维护其心理安全为价值取向。因为,毕竟儿童还小,他们无法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再者,儿童还只是处于对当前的世界充满未知、充满好奇的时候,在对当前的世界都无法控制、无法预测的前提下,谈何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总之,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安全舒适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要保证儿童的心理安全,绝不能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安全感。这里所谓的安全感,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心理安全的体验。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因此,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着力于帮助儿童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只要有利于提高安全感水平的办法或策略都可以而且应该要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双桥.论人的需要[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

  [2]叶志平,李卫兵.心理安全同样重要[J].中小学管理,2004.4.

  [3]王福显.保障小学生心理安全[J].教学与管理,2005.6.

  [4]刘翔平.青少年为什么安全感匮乏[J].北京日报,2003.3.26.

  [5]江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童年

[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3.1.

  [6]刘宣.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述评[J].幼教园地,2004.9.

  [7]刘世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儿童中心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7[3].

  [8]陈宝祥.试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1[3].

  [9]罗虹苑.安全教育勿忘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1998.02.

  [10]李建梅.教师应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J].教学与管理,2002.6.15.

  [11]张卫,杨宁,王穗苹.当代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6].

  [12]刘宣.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述评[J].幼教园地,2004.9.□

浅析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价值取向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