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荣光》读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6-05-03 04:21: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浴血荣光》读后感 篇一

《浴血荣光》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历史小说,通过讲述一位无名士兵的故事,深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这部小说让我深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极端环境中的选择和反应。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他从未参与过战争,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然而,当战争来临时,他被迫加入军队,并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了主人公在战争中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令人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无助。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战场上的描写让人不寒而栗,惨烈的战斗、飞溅的鲜血、破碎的肢体,这些画面让人感到恐惧和恶心。同时,小说中还展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毁。在生死关头,人们不再是理智的,他们会为了生存而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他们失去了人性的底线,成为了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然而,小说并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战争残酷的作品,它也展示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中的选择和反应。主人公虽然身处战场,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对战争的追问和对生命的尊重,使他成为了小说中的一道亮光。他不仅关注自己的生存,还试图帮助他人,保护弱者。他的善良和坚持让我感到敬佩和钦佩。

通过《浴血荣光》,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人性的脆弱。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无法想象,但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仍然能够保持善良和坚持。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人类的本质和道德,让我明白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良知和信念。

《浴血荣光》读后感 篇二

《浴血荣光》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历史小说,通过讲述一位无名士兵的故事,深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这部小说让我深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极端环境中的选择和反应。

在小说中,作者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战场上的描写让人不寒而栗,令人感到战争的可怕和无情。战斗的场面血腥而残酷,战士们的死亡和伤痛令人心碎。小说中的战争场景既让人感到恐惧,又让人愤怒。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死亡,让人不禁反思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与此同时,小说还展示了人性在战争中的脆弱和面临的选择。在战场上,人们不再是理智的,他们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们的善良和道德几乎被摧毁。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甚至背叛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种人性的扭曲让人感到绝望和悲哀。

然而,小说中也有一些人物保持了善良和坚持。主人公是其中之一,他虽然身处战场,但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对战争的追问和对生命的尊重,使他成为了小说中的一道亮光。他不仅关注自己的生存,还试图帮助他人,保护弱者。他的善良和坚持让我感到敬佩和钦佩。

通过《浴血荣光》,我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人性的脆弱。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无法想象,但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们仍然能够保持善良和坚持。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人类的本质和道德,让我明白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良知和信念。

《浴血荣光》读后感 篇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初读杜甫诗句之时对背后的场景知之甚少,也了解甚少,因为那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时代,一个我们拼命伸手也触摸不到的时代。但当我带着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带着对过往先烈的敬畏读了《浴血荣光》这本书之后,历史仿佛又在眼前重现……

  那是一个缺食少衣的年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那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年代。再这样的条件下,面对反动势力的压迫和侵略者的威胁,我们似乎无力反击;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创造出了无限的辉煌。当金戈铁马被霓虹大厦代替时,有多少人记得我们的先辈们是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抉择、承受了多少失败的打击才探索出了适合我们的革命之路;当战火硝烟被川流不息的车流代替时,又有多少人知道无数的英雄先烈是经过了多少牺牲洒了多少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辈们用行动给了我们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放弃了亲人,放弃了爱人,选择拿起武器,投身到战火纷纷的前线上去,以一己之力实现保家卫国的承诺。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战士,我们最可爱的人,即使肩负重任,在炮火声中艰难的前行,却好过空度余生。杰克·凯鲁亚克也说:“我只喜欢一类人,他们生活狂放不羁,说起话来热情洋溢,对生活十分苛刻,希望拥有一切,他们对平凡的事不屑一顾,但他们渴望燃烧,像神话中巨型的黄色罗马蜡烛那样燃烧,渴望爆炸,像行星抨击那样在爆炸声中发出蓝色的光,令人惊叹不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人生诠释的绚烂无比。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沉重的苦难,这些苦难教会了我我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坚韧,什么是积累,什么是奋进。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物质丰富,和平安定,无忧无虑,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也不该忘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稳而付出所有的人们。我们要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激励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自己的坚守,完成自己的担当。

《浴血荣光》读后感 篇四

  最早知道金一南教授,是因为他所著的《苦难辉煌》。那的确是一本值得拍案叫好的好书,一反党史书籍那种或者歌功颂德让人腻歪,或者发人隐私吸引眼球,又或者堆砌史料使人沉闷的寻常模样,不但文采飞扬、激情四射,而且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深度,一路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又深受教益。他也因为这本书的大获成功,从一名军事专家一跃成为历史畅销书作家,赢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手头这本《浴血荣光》是他的新著。同样有着自己非党鲜明的特点——整书就是一个设问集——分十章,设计了93个很有代表性的历史问题,用98篇的文字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其中有5篇因为篇幅较长而分成了上、下两篇)。这些问题有的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些疑问,比如孙中山是否将蒋介石选定为接班人?鲍罗廷何以对中共施加如此之大的影响力等;有的则解开了人物最终结局的谜团,象红军第一叛将龚楚的命运,还有张国焘的最后归宿等;有的则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中间提到了对朱德的认识和非议,认为对林彪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产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对李立三则肯定了他在案源路工作大罢工、八一南昌起义等革命中的主导作用。

  应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信息量也非常大,读来也有所启发。但与此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可读性没有《苦难辉煌》强,而且两者内容重复较多,只是在嚼剩饭,不能不让我怀疑他只是在借势而为;另一方面,内容太过简单,对很多问题的解答失之简单。比如“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已经涉及到中共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但作者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行动解决了“救亡”这一百年历史命题,只用了了数语,不但有胜王败寇理论之嫌,还让人感觉意犹未尽。还有,他认为蒋介石的大不幸是与毛泽东同时代,毛、周、朱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万幸等等,诸如此类,总感觉有些别扭,不对味儿。正是存在这样的瑕疵,我认为这本书不算是非常成功。

  最后,不能不对《苦难辉煌》与《浴血荣光》作一对比。对后者来说,正如副标题“大视角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所言,相对于前者那种全方位描述、全景式呈现的宏大叙事方式,这本新书则带领我们走进历史细部,将镁光灯对准了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个人,重点关注他们在重大历史关头的抉择与最后的命运。形象点儿的说,如果把《苦难辉煌》比作是《资治通鉴》那样的编年史,那么《浴血荣光》就是《史记》中的列传。从内容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说明和补充;从语言风格上看,它叙事更为平实,浅显直白,更为好读,但又少了《苦难辉煌》的激情和激荡。

  相对于《苦难辉煌》的巨大成功,金一南教授在这本书并没有能够有所超越。而对于书中所提的一些历史问题的回答,更多的也是讲其然而未讲其所以然,并不令人心悦诚服。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其主题而言,只能算是一个未尽然的回答吧。

《浴血荣光》读后感 篇五

  很好看的党史《浴血荣光》。

  从小学历史,学到现代史部分基本上就是党的历史,那些枯燥的教科书,板起脸来讲述的内容,真的让人味同嚼蜡,很多年以后也陆续看了很多描写那个年月的书,比如《地球的红飘带》就感觉更加真实更有亲和力。

  其实我们看历史更希望看到的是历史的细节,看到历史的真实,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教科书式的罗列和总结。这本《浴血荣光》就很好看,虽然很厚,但是章节多,文字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一天多也就看完了,虽然里面写的故事有的狠沉重,但是读着并不是很累,作者使用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而且站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去审视快要一百年前的那段历史,很多地方的描写让你感觉很实在,很客观。对那些变节的叛徒并不是一味的否定,对早期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客观的分析。

  正如作者所说早期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像割韭菜一样,一拨一拨地牺牲、叛变,真的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政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革命太艰苦,太惨烈,太血腥。作者列举了俄国革命中,列宁斯大林等等那些领导人,都被沙皇流放过,有的甚至被流放过很多次,可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来说,被捕就意味着牺牲,甚至你变节都会被杀掉。在这样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牺牲和叛变还有脱党就变得很平常。而且当年真的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党,甚至连召开“一大”的时候,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因为一些事情没有出席,就是因为在那个年月每天都有各种政党团体成立,每天也都有各种政党团体消亡,可以说就是早期的共产党人,也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党仅仅在二十多年以后就能够取得中国的政权。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正是用这些偶然来证明了历史的必然。在书中甚至每一个教科书中的反面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都有自己在历史上的功与过。在红军长征的时候,白崇禧让开防线,其实就是怕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才让红军逃出一条生路。

  红军的成功并不仅仅是毛泽东指挥的高明,也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条件,那就是而蒋介石也没想要真的一下把红军消灭掉,他的如意算盘就是,红军离开了根据地,就成了流寇,流寇肯定会灭亡,所以就想要借助红军来消灭地方政权,跟在红军后面,红军跑到哪里中央军也就进入哪里,也就解除了当地的军阀势力,于是红军就在蒋介石和军阀们的缝隙中跑掉了。而且红军长征的过程中目标一直在变化,碰了钉子就只能换一个方向,就这样走啊走,知道发现了陕北还有一块苏区,才最终来到了延安。中国革命就是这样命悬一线的一路走来,最后却真的获得了成功,有必然,但是这些必然是靠着无数偶然来实现的,这就是历史。

《浴血荣光》读后感 篇六

  《浴血荣光》这本书,由于工作比较忙,我是用了两个月才看完的。相比较《苦难辉煌》要具有概括性、直接性和局部性。但一样的是读起来都比较有意思,都会让人感觉到热血澎湃。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热血澎湃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颗种子,怎样的种子?为有志青年的种子。历史会检验每一个人,有的人是巍峨的泰山,有的人却是泰山脚下的一抔黄土。我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的青年也和那个时代的青年有很大差距。那么,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我虽是党员,但我大可不必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里故作煽情地歌颂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示。我们有时候会想,我一腔热血为何没有平台?我思想纯粹为何不被重用?我素质优越为何不受提携?我们之所以这么想,除了人之常情以外,我认为我们还缺少一种坚定。朱老总当年想入党,被陈独秀推到门外。他又颠颠簸簸去了欧洲找人入,最后终于在周恩来和另一位党员的推荐下入了党。南昌起义的时候,朱老总也只是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繁琐工作。直到三河坝分兵后,主力部队被全部歼灭,朱德指挥的负责殿后的部队也是不断有干部和战士逃跑。最终带着28000人部队所剩下的800人杀出一条血路上了井冈山。

  在天心圩的军人大会上,朱德首先站出来,朱老总的信仰像火焰一样点燃了剩下的干部、战士的信心,坚定了剩下的干部、战士的信仰。这800人由丧魂落魄者眼中的残兵败将变成了一堆可以燎原的火种。要知道这800人里面有陈毅、林彪、粟裕等以后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怎样的对民族的一种大义?我们现在的青年是否能够理解?这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更是现在青年思想里所缺乏的。就我个人而言,有时也会觉得不得志,但每个阶段的成长却是清晰可见的。我理当清楚成长才是最可贵的。就像毛主席当年在遭遇了大革命失败后也曾迷茫,感叹到“心境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当时的主席并不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19年之前的主席还比较倾向于无政府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

  1919年之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主席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第一期的创刊宣言是由他自己亲自撰写,宣言里倡导的是呼声革命、面包革命、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如此我们看主席的思想经历了多么大的一个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从何而来呢?就是对手教的,是实践教的。这就是成长!我有时候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有时候也过于低估了组织的能力。现在对很多人来说,组织不过就是一个“组织”。我们很多时候对组织没有什么信任和信念可言。当然时代不一样,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下那个时代,共产党人对于组织的依赖和感情。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青年绝不缺少义无反顾地追求心中的理想,为了这样一个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这是他们给我们今天留下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可惜,现在的青年没几个人可以理解。共产党人在最为困难的时刻,在被追杀、被通缉、被“围剿”环境中锻造出来的坚定性,是那些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能吃多少碗干饭的人永远感悟不出来的。金教授说,怀抱着理想主义去做事业,多数时候会头破血流,但是如果能够成功必定是个伟大的成功。任何伟大的事业,其中必然包含有理想,如果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没有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理想使人超越现实,使人超越物质,使人能够穿越时空。这是那一代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最珍贵的东西。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滚滚而去。历史冲刷着每一个人,给予每一个人的机会极其有限。能够在关键时刻作出(或者支持领导者作出)关键判断、采取关键行动的那种发自内心召唤的历史自觉,不但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必备条件,更为见风使舵者、见利忘义者、投机取巧者所永远无法获得。历史检验着每一个人,如陈独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一辈子为了心中的梦想,一辈子这个梦想没有毁灭,哪怕与现实不符了,但还是忠于自己。

《浴血荣光》读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