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之十五(精彩3篇)

时间:2016-01-08 05:10: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雍也之十五 篇一

《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雍也的对话。这篇对话主要讨论了人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从这篇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在对话的开始,雍也问孔子:“子游为恭也?”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聃。”这个问题引出了孔子对自身修养的思考。他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个回答展示了孔子的谦逊和对学习的渴望。

接着,雍也问孔子:“子游为恭也,仁者乎?”孔子回答说:“吾尝维九仞之墉,至于千仞之险,不耻下问。”孔子告诉雍也,他虽然有一定的修养,但他远远不是仁者,仍然需要向别人学习。他强调了谦虚和虚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

在对话的最后,雍也问孔子:“子游为恭也,知者乎?”孔子回答说:“子游闻之矣,斯知也。”孔子告诉雍也,他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但并不是真正的知者。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通过这篇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自身修养和品德的追求。他谦虚而虚心地学习,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他强调了谦虚和虚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这篇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即无论我们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满自足,而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论语雍也之十五 篇二

《论语·雍也》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雍也的对话。这篇对话主要讨论了人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从这篇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在对话的开始,雍也问孔子:“子游为恭也?”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聃。”这个问题引出了孔子对自身修养的思考。他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个回答展示了孔子的谦逊和对学习的渴望。

接着,雍也问孔子:“子游为恭也,仁者乎?”孔子回答说:“吾尝维九仞之墉,至于千仞之险,不耻下问。”孔子告诉雍也,他虽然有一定的修养,但他远远不是仁者,仍然需要向别人学习。他强调了谦虚和虚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

在对话的最后,雍也问孔子:“子游为恭也,知者乎?”孔子回答说:“子游闻之矣,斯知也。”孔子告诉雍也,他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但并不是真正的知者。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通过这篇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自身修养和品德的追求。他谦虚而虚心地学习,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他强调了谦虚和虚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这篇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即无论我们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满自足,而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和虚心学习的态度。

论语雍也之十五 篇三

论语雍也之十五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说:孟之反从不自夸,败退时故意殿后,快到城门时才策马快走。他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向前跑。

  读后感

  据《左传》载:哀公十一年,齐国伐我,战于郊。孟孺子泄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孟之反为鲁国大夫,危难时能舍生取义,功成时又不自居,实在是难能可贵。

  人往往受名利所累,越是功成名就之人,就越不想失去,甚至有些人为了争先而不惜捏造事实、颠倒黑白。像孟之反这样谦逊的人就显得格外难得。君子淡泊名利,处盛世,敢仗义执言,处乱世,能洁身自爱,功成能不矜不伐,这就是志于修养人的标杆。

  换一个角度看,孟之反的行为,正是儒家所崇尚的`。作为右军主帅,上系一国前途,下系一军生命,就应该明白自身所处的位置,清楚自身所系责任和担当,兵败敢殿后,属于有所为,入门不落后,属于有所不为,这就是君子的素其位而行。

  自古以来,做臣子的只能与君共苦取天下,而不能同甘享天下,往往因自骄、派系、主疑等缘由而亡。所以,智者功成或身退或敛芒以保身。譬如儒商鼻祖范蠡,曾有助勾践灭吴兴越之天功,不矜不伐而身退,并布衣经商三散家财,因“忠以国复,智以身存,商以富积”而名

成天下。再如三国时赵子龙,尽管刘备称之“四弟”,始终对之以“主公”,正因为平日不骄不伐,故能得以无疾而终。

论语雍也之十五(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