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法指导(推荐3篇)

时间:2018-08-06 03:13: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后感》写法指导 篇一

在我阅读了许多书籍后,我发现写一篇有深度、有观点、有个人感悟的读后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通过一些经验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书籍,并留意其中的细节和情节。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标记,并在读后感中引用一些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使读后感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和分析书中的主题和观点。我们可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故事背后的含义以及人物的发展。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对这些主题和观点进行解读和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可以使读后感更具有深度和独特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将书中的故事和人物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读后感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情感共鸣。我们可以谈谈自己对书中人物的喜爱或讨厌,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感受和启发。这样可以使读后感更具有情感力量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需要对读后感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评价。我们可以简要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这样可以使读后感更具有结构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思考分析、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并进行适当总结和评价。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写出一篇有深度、有观点、有个人感悟的读后感。

《读后感》写法指导 篇二

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会有一种想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冲动。而读后感正是我表达这些感受和思考的最好方式之一。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写读后感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我认为读后感应该是个人的、真实的。在写读后感时,我们不应该刻意迎合他人的期望或者担心自己的观点不受欢迎。相反,我们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不论他人是否同意。只有这样,我们的读后感才能真正反映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个人感悟。

其次,我认为读后感应该是有深度的。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而是要深入思考书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意义。我们可以思考作者的用意、故事的背后含义以及人物的成长和变化。通过这种深度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籍,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此外,我认为读后感应该是有结构的。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简要介绍书籍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分析书中的主题和观点,表达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写作方式,我们能够使读后感更加有条理和易于阅读。

最后,我认为读后感应该是有启发的。我们在写读后感时,可以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启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规划。通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目标,我们可以激励和启发他人,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总的来说,写读后感需要我们坦诚、深入、有结构和有启发。通过这些技巧和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读后感》写法指导 篇三

《读后感》写法指导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写读后感,首先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其次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如下: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一脉相承。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也就是说,文章第一段要交待读的是什么,书名、篇名、作者、读书的时间等等。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很明白,第二段要引述原文的相关重点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即可。(不超过200字为宜)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

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这也是读后感的第三段,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引发感想和论述,并亮出自己全文的观点。此段篇幅不宜过长。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但是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那么多的论述,怎么办?作为本文最重要的一个段落,简单论述后,建议同学们联系个人生活学习实际,来深入论证,就会有话可说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这一段,要求同学们紧紧围绕自己的中心思想和个人观点,自圆其说,再次阐明观点,然后结束全文。

纯属个人观点~!

《读后感》写法指导(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