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优选4篇】

时间:2014-09-03 02:29: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一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被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所感动,也对自己的成长和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六岁的男孩,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经常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和儿子的相处时间。男孩渴望和父亲建立更深的联系,但却总是被父亲的忙碌所阻隔。然而,一次意外的事故改变了一切。男孩在事故中受伤,失去了一只手臂。这个意外让父亲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儿子的忽视和疏远,他决定要弥补过去的错误。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亲子关系需要时间和关注来建立和维系。父亲在工作中的忙碌让他失去了和儿子共同成长的机会,而这次事故成为了他们重新联系的契机。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忙碌的工作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干扰让我们很容易忽略了家人的存在。我们常常以为工作和金钱是最重要的,而忽略了亲情的力量。

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我总是期待着父母能够陪伴我、帮助我成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逐渐独立,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他们。这也让我有时忽略了和他们的交流和关注。读完《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后,我深深地意识到,亲情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它让我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性,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待家人的态度。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关注家人,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和关心。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思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和谐。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二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是一本令人感动的书籍,它通过一个父子之间的故事,让我对家庭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深入描绘了亲情的力量和成长的意义,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故事中的男孩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一只手臂。这个事故改变了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在男孩受伤后,父亲意识到自己对于儿子的忽视和疏远。他开始用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陪伴儿子、关心他的成长。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告诉我们,亲情是无法替代的,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自己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和社交媒体的压力让我们很容易忽略家庭的存在。我们常常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而忽略了家人的需要。然而,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他们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和支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总是伸出援手。

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成长的意义。在故事中,男孩在失去手臂后,逐渐学会了自立和坚强。他不再沉溺于自己的伤痛,而是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这让我明白,成长并不仅仅是身体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我们需要面对困难,学会适应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它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思考了自己对待家人的态度。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关注家人,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和关心。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思考,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和谐。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三

  今年寒假学校推荐了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掩书而思,书中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中国的老师与父母看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啊!而我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话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很深。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让我知道,从看完此书的这一刻起,我要改变对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第一篇章谈到: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今天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从这我就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其次让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在读到这段内容之前,我还真以为凭我二十多年教育生涯和还算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足以应付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可是读了此书令我汗颜。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我觉得它也适用于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拿一杯果汁来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来看着妈妈,既松了口气,又有点怀疑。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边帮她。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她说:“我当时想说‘下次小心点’,但是当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时,我就什么都没说了。”是的,玛丽的妈妈看到果汁撒了的时候,给与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让玛丽知道妈妈已经原谅了她,并且教了她以后再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做,所以玛丽松了口气,心里充满了感激,轻松的氛围更能让她记得以后要小心了。反之,如果当时玛丽的妈妈看到果汁撒了的时候,严厉地批评了玛丽:“你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小心?果汁打翻了,你就不要喝了!”那处于害怕状态的玛丽就会更紧张更害怕,以至于以后再拿果汁或者做其他事情就会诚惶诚恐,担心一但做不好,妈妈除了骂她还会做些什么。可见,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批评,不如给予指导性的帮助。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也应如此。当学生做错数学题时,我们应该给与耐心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粗暴的批评,“你怎么弄的?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写?”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当他们表现出行为不当时,切记,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指导性的帮助。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四

  粗略看了《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作为父亲,我觉得羞愧难当,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蔓延。记得自己非常喜欢鲁迅的一段话: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现在“我该怎样做父亲”一个急迫的命题,摆在我的面前。恰逢《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教育孩子的不同视角,给我这样一个毫无章法的父亲,一次警醒、一剂清醒剂。

  以前,我总认为,女儿快十岁了,现在对她的教育,只要提要求就可以了。于是,考试没达到理想的成绩,就责怪她不够努力;在家里不做事情,就认为她没有分担意识;犯了错误,就责怪她不吸取教训……我们之间的谈话,变成了一个命令,另一个服从;一个是真理,那另一个只能是荒谬可笑的。

  作家杨红樱说过,她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破解童心。而《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了我“破解童心”的角度——当孩子和我们谈话时,我们更应该读懂他们的暗示。

  比如:孩子会跟我说:爸爸,这次考试我考砸了。其实,孩子是在向我暗示:爸爸这一次你就不要责怪我了,下一次,我一定能考好,请你相信我。可是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对孩子大发雷霆,不问青红皂白地说落孩子一通。我想这样的事情大概会时常发生,我们常常对孩子缺乏耐心,一次的考试失败,仿佛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忽略了孩子奋发自醒的能力,看清了孩子自身的努力。

  在书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我们已经习惯了“虎爸”、“虎妈”的角色,对待孩子,我们总

是严肃有余,从不肯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其实,我们更应该能够感受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是对孩子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失望、害怕时,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结实的拥抱;当孩子愤怒不满,我们应该能够感同身受;当孩子疑惑、不安的时,我们更应该成为他们的“知己”。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了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少了一些是是而非的标准,少了一些成年人的“自以为是”。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现实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就是我们期盼的吗?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地方,它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应该怎样”,把我们带入教育的“应该状态”。但我也深知,它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怎么做父亲”更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同成长,用我们的进步换取孩子长足的发展,给孩子更多的幸福时光。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优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