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2000字(精彩3篇)

时间:2011-03-02 03:43: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读后感2000字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它不仅是对古代社会风俗的记录,更是对人生道德、行为准则的探讨。读完《论语》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思考,还要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另外,“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仁爱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这些经典语录让我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

《论语》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人。孔子认为,做人要有道德底线,要有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他强调孝敬亲长、友善待人、诚实守信等美德,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倡导和践行的。我深深地理解到,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人生,只有通过修炼自己的品格,才能在社会中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论语》,我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强调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让我深思,作为一个学生,我应该珍惜学习机会,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进取。同时,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也应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论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它提醒我要注重个人修养,坚持道德底线,以及重视教育的力量。我相信,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读后感2000字 篇二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深受后人的推崇。我在阅读《论语》后,深深被其中的智慧和人文关怀所感动,对于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语》中的智慧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知识的获取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这种谦虚和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智慧启示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实践,以及虚心向他人请教,才能不断成长。

《论语》中还强调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孔子强调孝敬亲长、友善待人、忠于职守等美德,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践行的。他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求我们要有同理心,不要伤害他人。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照顾和关心他人,只有通过关怀和帮助他人,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

通过阅读《论语》,我也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促进的。这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学生,我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进取。同时,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也应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论语》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智慧和人文关怀,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实践,以及关心他人。我相信,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读后感2000字 篇三

下面是unj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2000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篇一:论语读后感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中,任凭历史的风吹雨打,它仍然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屹立在那像阳光播散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论语》一部能够发人深思的经典,一部能启迪人心的绝唱,一部能荡涤灵魂的盛宴。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孔子也是讲究孝道的,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退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也,”还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等,既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改,这样的人可谓尽孝了。这里讲了孝是什么,同“孝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是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只给父母提供丰富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思,教诲,行事做人,才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也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吧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在复习一篇才能学习更多新的东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对于每个人的看待都是公正的,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他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真谛,可能你文化课不行,但体育方面却有与众不同的天赋。可能你体育方面不行,但音乐方面却有着独特的灵感。可能你音乐方面不感冒,但书法上却有着惊人的造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同时更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加以学习利用。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也是对人们的一种警告吧!君子喜欢钱财无可厚非,但也要取之有道嘛,君住的地方从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导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同时也要崇尚节约吧!敏于事而慎于言,当然也是告诉我们对事物要敏感,但却要慎言之,教导我们要为人谨慎,俗话说:“祸从口出”嘛,所以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许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明智之举。

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的品格!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一部汇集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大作,其中不少语句为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

“吾日三省吾身”,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

有些片段,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颇具抒情意味,《论语》教了我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教了我们许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贤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儒家的思想可以修身齐家甚至在国家强盛之时还可以治国,可儒家的思想永远不可能平天下。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理解论语的真谛,传承中华文化。《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篇二:《论语》读后感

这个寒假学校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希望每个教师看完《论语》等十本书,然后选择其中一本写个读后感。

虽然从上学开始就知道《论语》这本巨著,而且初中时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还认真地背过“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然而在这之前我似乎真的还从来没有真正地认真地读过《论语》。

这个假期刚开始我就去书店买了一本《论语》并一起买了一本现在卖得很热的《于丹论语心得》。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00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

在《论语里仁篇第四》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它的意思是说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在书中多次看到孔子提到要孝敬父母,父母对儿女的爱那是天性,子女在父母心中那是比心头肉还要重要的啊,可惜现在的孩子大都难以体会这份浓浓的爱,我从小就知道父母对我好,为了我付出很多,有时很感激但也总是欣然接受他们的付出。当我真正深刻地体会到这份爱的时候我已为人母了,人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确如此。

前段时间儿子感冒发烧了,可把我急坏了,我真希望生病的人是我,我真希望他所有的痛苦都让我来承担。当儿子病好的时候我依稀记得那时我妈妈生病住院我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紧张,我心里总想生病了看了医生就会好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相比之下相差甚多。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前几年人家问我父母的年龄和生日我还真不知道呢,我想我不得不检讨一下怎样尽孝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话,说明了取长补短的道理。后一句话,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中含着这样一个道理:能者为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有长处的人。这些长处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学校班级,我们班不到人却各有各的长处,有的学习好,有的爱画画,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是足球场上的猛将……多少同学值得我学习啊!

你见过高山吗?你见过密林吗?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如果你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密林的亲密,就应寻找自己身边的良师诤友,吸取他们身上的点滴长处。

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要做到不耻下问就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放下骄傲,虚心向别人请教。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不耻下问的例子。如,李时珍为了写好《本草纲目》,常常向当地村民请教。白居易自幼聪明,小时便会做诗,每做完诗就去读给邻家不识字的老奶奶以便修改。一个不懂医学的农民怎比得上一个医生,一个不识字的老奶奶怎么比得上一个聪明又有文化的诗人?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1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

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

[论语读后感2000字]

论语读后感2000字(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