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精彩5篇)

时间:2018-09-06 05:40: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们仨读后感 篇一

《我们仨》是杨绛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作者与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温馨与坚韧。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家庭、亲情以及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围绕着杨绛、钱钟书以及他们的女儿展开。他们的家庭生活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温暖和爱。杨绛和钱钟书都是知名的文化人,他们在家庭中保持着良好的教育传统。他们注重教育子女,不仅注重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予了女儿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在书中,我看到了杨绛和钱钟书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他们虽然在历经了战乱、政治运动等艰难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尤其是在钱钟书患病期间,杨绛坚强地支持着丈夫,给予了他温暖和爱。这种互相支持和陪伴的精神对我来说是非常感人的。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的关爱和支持。而亲情更是家庭的基石,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力量。杨绛和钱钟书在书中展现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的珍视和坚守,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给予了我对生活的一种启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通过坚持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仨读后感 篇二

《我们仨》是一部以真实故事为背景的小说,通过作者杨绛的叙述,讲述了她与丈夫钱钟书以及女儿的生活点滴。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思考,让我对人生、家庭和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杨绛和钱钟书对待生活的坚韧和乐观。他们在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艰辛之后,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面对战乱还是政治运动,他们都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尤其是在钱钟书患病期间,杨绛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了他无尽的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坚韧和乐观精神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激励和启示。

此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支撑。而亲情更是家庭的基石,是我们在困难时能够相互扶持的力量。在书中,杨绛和钱钟书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坚守,这让我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也给予了我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从《我们仨》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总之,《我们仨》是一本温暖而感人的书籍,它让我对家庭、亲情以及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智慧,我相信这些智慧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指引我前行。

我们仨读后感 篇三

  如果说文字有力量,我想读《我们仨》这本书,就是用最温柔、朴素的语言,为我注入最坚韧的力量。

  《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这是一个“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故事。本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讲述了杨绛先生的一个梦,最后以“钟书是大概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为我们展现了这长达万里的梦,描述了钱钟书及女儿先后去世的场景。即使用梦境来表达,仍然掩盖不住让人感同身受的难过和悲伤。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文章娓娓道来,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显温情,日子中的坎坷羁绊暗藏力量。

  初读时,留在我心里的是一个字——家,再读,仍是——家,此家非彼家。这两个家,就是我推荐此书的理由。

  第一个家,我读到了家庭的家。杨绛先生含蓄婉转的抒发了对三口之家的依恋,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虽然历经战火、疾病、风暴,但家中永远温情蜜意。家永远都是我们每个人最温馨的港湾和最坚强的依靠。我读到的第二个家,是家国情怀的家。从文中三人显现的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中,体会到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每当读到此句,都让我感受到《我们仨》的精神、追求、志趣、品格,在当今有着极好的楷模意义,激励和鞭策我们牢固确立爱国意识、历史意识、正气意识、担当意识,无论在何处何时,都尽心竭力,善作善成。

  我想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一起分享,期待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阅读都能有不一样的触动。

我们仨读后感 篇四

  近日,读了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有一些感触,写在这里,是一种总结,也算是一种回顾。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聚散离合。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家庭这个普通到极点的词语在杨绛这里,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有家庭的状态是稳定的,就像大家熟知的那个比喻,一个家就像一个三角形,三个成员就像三条边,有这三边围住,就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可以找到很多大千世界寻觅久之而不得的温馨和安定。可是遗憾的是,钱瑗和钱钟书先后离杨绛先生而去,这个三角形,一下子只剩了一条孤零零的边。什么都围不住了,一切都要自己承担了。然而驿道上风沙满天,杨先生却依然坚强地走着。因为有爱。

  书中最撼动我的一个细节是在附录I中,杨绛描述钱钟书的“痴气”,说他为了对女儿阿圆用情专一而喃喃地嘀咕不肯再生第二个孩子。我读到这儿心里不禁微微一动,暖意上涌,觉得他们是不是名人,是

不是学问家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文字里这份家的恩情,千山万水,万水千山都牵着那一条穿过心底的细线,手握在一起,目光缠在一处,脚步回响着同样的节奏。阳光雨露也好,风雨飘摇也罢,甚至生离死别都不怕,总之是心念爱恨全都攒在一处的一家人。还有什么比这是人生更大的幸福呢!

我们仨读后感 篇五

  夏至日,在鸟语风清的早晨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掩卷之余,感伤涌上心头,却欲诉难言。晚上忍不住又翻了一遍,情恸处泪沾襟。

  书从梦起。人到中老年,知相遇、相伴、相守之不易,亦深知分离是迟早的事情。但仍会隐隐感到害怕,故而常常会在梦中惊醒,深恐迷失所爱。然梦会醒,爱人却终将别离。由此牵出一段“万里长梦”。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事隔多年,先生每忆及此情此景,那悲凉无依的心境,宛若梦中而不愿自醒。那如真如幻的情感体验、切肤的痛感,历历在心,那么地真实,如此地残酷又令人无助到绝望。“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当世界只剩“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时候,三里河的家幻变成了驿站,成了客栈。生命的意义,虽因身躯的幻灭而发生改变,但在精神的家园他们仨依旧生活在一起,温暖亲情永存。

  书的第三部分,先生回忆一家三口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点点滴滴,从留学海外、喜得爱女、战乱动乱中的伉俪情深、舔犊情深,直到女儿、丈夫先后离世。先生用平实易懂的文字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哀愁,让人心悸。尽管历尽坎坷,离乱、战乱、动乱,但和美的家庭成了一家人心灵的庇护所。无论周遭境遇如何变迁,他们能安守本心、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在这里,家的意义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正如先生在书中所言:“人间没有永远,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永远也不可能在我们身上兑现。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薄如蝉翼,稍纵即逝。我们无法乞求永远,我们只能抓住此刻,珍惜眼前还看得见的人。”

  我想,爱是需要表达的。是的,行重于言!但言行合一,不是更能让爱人明了吗?愿相依相守!

我们仨读后感(精彩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