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读后感2000字 篇一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讲述了一个君王因为自己的愚蠢和盲目,导致家庭破裂、国家混乱的故事。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触动,对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败有了更深的思考。
通过整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李尔王的愚蠢和盲目。他将王位分给了两个女儿,却忽视了最爱他的女儿科尔迪莉亚。他被两个女儿虚伪的言辞所蒙蔽,没有看到真相。他的盲目导致了他自己的悲剧,也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混乱和痛苦。这让我深思,作为一个君王,他应该更加明智、理智地做决策,而不是被表面的虚伪所迷惑。
此外,作品中的角色塞勒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女性,她没有被权力的诱惑所动摇,始终站在真理和正义的一边。她的坚持和勇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诱惑,但是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才能走出困境,获得真正的成功。
此外,作品中的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探讨也让我深有感触。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王的遭遇,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权力让人迷失自我,贪婪让人丧失良知。通过这部作品,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弱点,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感。
总的来说,读完《李尔王》后,我对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败有了更深的思考。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更加警惕和珍惜自己的信念和良知。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悲剧,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警示,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李尔王读后感2000字 篇二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通过讲述一个君王的悲剧故事,探讨了权力和爱的复杂关系。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震撼,对人性的黑暗面和命运的无常有了更深的思考。
作品中的李尔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角色,他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盲目自信的君王,迷信权力和荣耀。他将王位分给了两个女儿,却忽视了最爱他的女儿科尔迪莉亚。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他的悲剧和整个国家的混乱。通过李尔王的遭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的腐败和盲目的危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权力让人迷失自我,盲目让人走向毁灭。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感,也更加警惕权力的诱惑。
此外,作品中的角色爱德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不惜背叛亲人和国家来获取权力和地位。他的行为让我对人性的黑暗面有了更深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对他人不管不顾。通过爱德蒙的形象,我更加警惕自己的利己主义倾向,也更加珍惜与他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
总的来说,读完《李尔王》后,我对权力和爱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更加警觉和珍惜自己的信念和良知。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悲剧,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警示,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李尔王读后感2000字 篇三
暑假,我精读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从中学到了很多,我觉得比起文学本身的东西,《李尔王》给我的更多是人性,理性的思考。首先,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它。《李尔王》这部作品取材于英国民间一个古老的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讲的是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目光无识的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吕甘、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善良,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科第丽霞驱逐到国外。科第丽霞被迫离家出走,与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去了法国。李尔王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从此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凄惨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当然,两个坏女儿的下场也是可悲的。故事曲折而又悲惨,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和感悟。
现在我们简单剖析下书中的人物和内容吧。李尔王这个糊涂虚伪的老国王,因为自己的虚荣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个善良天真的小女儿科第丽霞,在我们看来他遭到这样的后果是活该、是自食其果,话又说回来,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应该说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悲惨的是最善良的女儿又死在了自己的前头。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是一个平常人,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别人的劝言和真话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现在,又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
当他失去了王位、权势,历尽磨难,却因而恢复了人性,他临终的悲鸣不是为当初他迷恋的宣赫的声势、帝王的威严,而是为了当初被他驱逐出宫,受到他诅咒的小女儿,但他却不能从她的长眠中唤回她那颗洋溢着仁爱的热心了,正因为这种种的遭遇他懂得了最宝贵的是不能用金钱、权势收买的人间真情。
可是,正当两个女儿都向他献媚花言巧语,哄得他兴高采烈的时候,偏偏小女儿科第丽霞没有摇尾乞怜似的向他奉承,不怕和他顶撞,大大扫了他的兴,
一怒之下把小女儿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小女儿科第丽霞是善良的、天真孝顺的,同时她也是固执冲动的,如果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善良、孝顺又有什么用,既然知道自己的两个姐姐是什么样子的又为何不能在此争得一地之位,以此来为自己为老父铺好一条后路呢?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作风是没错,可是人有的时候是需要用言语向他人表白说明的,有的时候言语比行动的作用要大得多。她也是幸福的,因为自己的一无所有而得到了一个真心爱她的郎君,这是她的两个姐姐不曾也不可能拥有的,她是一直活在爱与被爱之中的。但同时她也是冲动的,因为父王受到了两个姐姐的狼心狗肺的对待而出兵讨伐她们,到最后失败受辱而死于狱中,这难道不是她的冲动吗?自己心善不忍,那也要在有把握之时做有把握之事呀,可她在自己没有准备完善的时候冒然地出兵又起有不败之理。
李尔王的大女儿吕甘和二女儿贡纳莉更不用说了,是一个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而毁灭自己的家,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她们根本就没有一个为人妻、为人女的样子,可能她们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个为人的道理吧!
这里最坏的、用谋最高一筹的应该说是葛罗斯脱的私生子爱特门了,为了家产、为了更高的地位同样是迫害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更是害了一直把他当作孝子的父亲,这些对他来说还不够,居然用自己的相貌和花言巧语把所有的人哄得团团转,最终有两个女人因为他的虚情假意而死于自己的手中,而他自己到最后一无所有,还葬送了自己。说真小人可恶,可像他这样的带着假面具的伪君子更是比真小人可恶得太多太多。
其实,话又说回来,这种伪善并不是他的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也不是他当初想要的,是周围的环境把他造就成了这样的一个人,正因为他是个私生子,所以周围的人才会对他有种种不礼貌的称呼和对待,他和埃特加同为葛罗斯脱之子,可是他们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这就对伪善的他造成了一种很深很重的影响和内心的创伤,这难道是他的错吗?并不完全是,只不过是别人和社会对他有所不公罢了。
葛罗斯脱和遭遇与李尔王有相似之处,他是因为轻信了爱特门的话,遇到爱特门的告密而失去了自己的双眼,他虽然失去了双眼,可他找回了自己的孝顺忠心的儿子埃特加;他虽然失去了双眼,但他心中的那双眼亮了,不会因别人的外表而再轻易地想念他人了。
这个故事中最忠诚、忠心耿耿的人应该属肯脱这位老臣了,他因为自己的真言而被李尔王放逐,可他没有因为李尔王的昏慵而怀恨在心,更没有因此而离开这位可怜的老国王,他知道李尔王是一位好君主,只是太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罢了,所以他要不辞辛苦地陪伴在他的身边,就在李尔王最艰难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时候都没有离开过他一步,甚至为这个从前的老国王而奔波,为他向善良的科第丽霞求救。应该说肯脱是一个聪明灵活的人,他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自己,最后李尔王的得救与小女儿的相识都是多亏了他。读罢这本书,我的心不能平静,我想说,正如之前我们读过的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哈莫雷特》一样,故事是悲的,可是明知道是故事,我还是深深得被感染了,说不出的滋味。联想到的只有几个词语,社会,人性···口蜜腹剑是对《李尔王》最确切的注释,这个社会这样的现象这样的人太多了,就像书中的人物,有昏庸的诸如老国王,有善良的诸如小女儿,有虚伪恶毒的,诸如大女儿,二女儿和她们的爱人,太多了,不过殊途同归,几乎所有人的下场都很悲惨。深究之,都是社会造就的人性。从中,我感慨很多,面对以后的生活,坏的东西总会有,当然也会有好的东西,而且我坚信,积极的方面还是主流,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自己,做个好人,然后善待他人,构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与人相处。
李尔王读后感2000字 篇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