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荷塘月色观后感【实用4篇】

时间:2018-07-07 09:36: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朱自清 荷塘月色观后感 篇一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令人陶醉的美文。通过描绘荷塘中的月色和周围环境,作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对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荷塘中的月色。他用到了很多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荷塘中的月色之美。他写道:“荷叶上的露珠,也像稀稀疏疏的银钱。”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他还写到:“蛙声渐渐地低了,鸭子嘎然有声地落了。”这样的描写使我仿佛置身于荷塘中,听到了蛙声悄然消失和鸭子入水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朱自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描绘荷塘的美丽,朱自清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写到:“天上的星星,和水里的星星,在一片清洌的田野上仿佛都是他的同胞。”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融洽。朱自清还提到了自己和荷塘的关系,他写道:“我爱踏月而来,倚栏而去;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表述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荷塘的深情厚意,也让我思考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关系。

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之处,即使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感受身边的美,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朱自清 荷塘月色观后感 篇二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通过对荷塘中的月色和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和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沉浸在自然之中,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朱自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界。他用到了很多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荷塘中的月色之美。他写道:“荷叶上的露珠,也像稀稀疏疏的银钱。”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他还写到:“蛙声渐渐地低了,鸭子嘎然有声地落了。”这样的描写使我仿佛置身于荷塘中,听到了蛙声悄然消失和鸭子入水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朱自清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描绘荷塘的美丽,朱自清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写到:“天上的星星,和水里的星星,在一片清洌的田野上仿佛都是他的同胞。”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融洽。朱自清还提到了自己和荷塘的关系,他写道:“我爱踏月而来,倚栏而去;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表述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荷塘的深情厚意,也让我思考到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关系。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尊重和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尽管生活可能会有很多压力和困扰,但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感受身边的美,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环境,共同营造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享受到自然之美。

朱自清 荷塘月色观后感 篇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了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雾。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谈谈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峭楞楞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句话摘自《荷塘月色》。这是作者多么酣畅的文笔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天上有,地下无的美景!那流水般的月光,柔和着笼罩一切,于是,一切都改变了原貌。那清新的空气充满着乳汁的味道,慢慢地降落到叶子和花上,使叶子和花尽情地舞动腰肢,张开小嘴,挺直背脊,任性地你推我搡,一起在那甜甜的滋味下滋润、陶醉、酣睡。这一个可与云霞比美,水月争灵的美景打破了死寂沉沉的夜,给予它新生命,新生活,新面貌。在微风过处发出了一种细小的声音,似清风拂过琴弦,如落花飘零在水面上,大概是花与花之间耳语吧,也许也是……

在《荷墉月色里》,唯一让人感觉就是清幽,在作者营造的美景中,我们感受到了“烟笼寒水月笼沙”般地迷蒙,让人沉沉俗睡;感受到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般的层层叠叠的复杂美;也感受到了“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般的静谧……然而,在明月拂上了树枝的梢头,清风织满了空气的羽衣的时候,她又像一个和衣入睡的少女。那树上的几声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是她那微细的呼吸声,那柔和的月色是她披在身上的轻纱,那花荷香是她身上散发的香露味吧,是那和的清香,怪不得她沉沉入睡了呢!那恋恋的杨柳的稀疏倩影,仿佛是她那柔顺的秀发,那冰得彻骨,绿得碧透的荷塘水就是她的明亮的湿润的秋波了吧!那么曲曲的精致的小桥就是她的眉毛了吧!那么……

在这么静谧的时刻,又幻想进入了天堂仙殿,墙似乎是黑玉砌的,椅子似乎是荷叶捧的,桌子仿佛是湖水抹平的,仔细听,耳边还有脚步声呢!原来是浓妆淡抹、彩衣飘飞的仙女们来了,她们轻轻舞动腰肢,顺着一个方向在跳舞呢!在手中还凝结着滴滴仙露,霎时,歌声没有了,仙露滴得地面湿了,回过魂儿来,原来所谓的仙女是那胡风飘舞的杨枝呢,乍一看,那么多凝结在仙女指甲上的仙露原来是露水呀!多么奇妙呀,又是那么的让人浮想连翩。

在一个清幽的夜晚,透过那阴阴的月,疏疏的林,淡淡的云,蓝蓝的天,悠悠的乐,清清的水,密密的叶,让人眼前十分得开阔,感觉进入了一个幽幽的林夜,在这个与

众不同的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躺着,静静地沐浴着月光,任那微风吹拂着脸庞,任那清冷的露水打湿了衣裳,在这个方籁俱寂的时刻,脑子里一片空灵,只留下了最后的愿望——让自己的心灵陶醉得破碎吧!让破碎的自己融入这个美妙的时刻,让自己的心灵完全融合在这个情景吧!“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外,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多么细致入微的观察啊!让人感觉自身仿佛就是荷叶,无声地栖息在荷塘的某个角落,亲密地与荷水淡话,静静地倾听着荷叶地细语,清风吹过,荷叶发出“瑟瑟”的声音,惊动了荷叶下酣睡的一尾小鱼,它转转方向,灰溜溜地逃走了,原来,幽静的夜也是如此有趣的呀!

读着,读着,一种湿润润、水灵灵地感觉袭上了心头

朱自清 荷塘月色观后感 篇四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抒发沉郁的心情。此文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因收入中国大陆地区及香港的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但也有人质疑此文的价值。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事件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朱自清 荷塘月色观后感【实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