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李毓秀《弟子规》读后感原名《训蒙文》【优质5篇】

时间:2016-02-09 05:37: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思考

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本教导儿童行为规范的经典之作。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对于教育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弟子规》以“弟子行规”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和教诲,引导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孝顺、友爱、诚实、谦虚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对于自身行为的要求和自律的重要性。这些规范和教诲不仅适用于儿童,也是我们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忽视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弟子规》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和奉献来提升自己的品德。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完《弟子规》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时刻保持谦虚、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也要教育和引导身边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弟子规》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对于他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自律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此,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遵循《弟子规》中的规范,努力塑造自己的品格。

总之,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自律和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品德。这不仅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每一个成年人。我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篇二:《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本教导儿童行为规范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教导儿童正确的行为准则,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弟子规》中,孝顺被视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这个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孝顺不仅是儿童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通过教导儿童孝顺父母,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

除了孝顺,友爱、诚实、谦虚等品质也在《弟子规》中得到了强调。这些品质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导儿童这些品质,我们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弟子规》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和教诲,引导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自律和奉献的重要性。通过自律,儿童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奉献,儿童可以培养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些都是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所必须具备的。

总结而言,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行为规范的经典之作,它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导儿童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弟子规》的教育意义,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育中,从而培养出更多有价值的人才。

清朝李毓秀《弟子规》读后感原名《训蒙文》 篇三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清朝李毓秀《弟子规》读后感原名《训蒙文》 篇四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清朝李毓秀《弟子规》读后感原名《训蒙文》 篇五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以上内容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精心整理的,希望本文可以帮到你哦!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大学网!

清朝李毓秀《弟子规》读后感原名《训蒙文》【优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