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优选3篇)

时间:2011-04-09 09:4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庸》读后感 篇一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以中庸之道为核心,阐述了人的修养、政治治理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庸》强调了“中”字的重要性,认为“中”是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状态。在个人修养方面,我们应该追求内外的和谐,不偏不倚地保持适度的行为和情感。这种“中”不仅仅是对极端行为的警示,更是对个人成长的指引。读《中庸》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修身养性,保持内心平和,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和压力。

在政治治理方面,《中庸》提出了“中和”、“中正”、“中顺”的思想,强调了统治者要保持公平、公正和中立。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政治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而《中庸》中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

此外,《中庸》还强调了社会伦理,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只有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才能真正地实现进步和发展。这一点在我们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而《中庸》中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读完《中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贯彻《中庸》中的思想,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公正,我们自己也会成为更好的人。

《中庸》读后感 篇二

《中庸》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籍,读完后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强调了“中庸”之道,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中庸》中的“中庸”思想,让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稳定。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而这些问题往往会让我们心烦意乱。然而,《中庸》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保持内心的平和,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问题和挑战。这种平和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修养和对外界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这正是《中庸》所倡导的。

在政治治理方面,《中庸》提出了“中正”、“中和”、“中顺”的观点,强调了统治者应该保持公正、中立和和谐。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政治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而《中庸》中的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此外,《中庸》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助合作。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复杂多变,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而《中庸》中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读完《中庸》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智慧,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指导。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贯彻《中庸》中的思想,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公正,我们自己也会成为更好的人。

《中庸》读后感 篇三

【篇一】

独爱《中庸》,在暑假,又一次的捧起《中庸》,细细研读。书并不厚,但感悟颇深,下面,让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中庸”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天地间人与万物生存所依附的关系,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契合。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间的一切,为我所用。《中庸》中句句哲理,值得我细细研读。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之行,自觉自悟自律自警。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无论是通达顺遂还是身处困厄乖蹇,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纵自己。无论日常事务如何繁杂,都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永远保持心境平和宁静,须臾不离道义的原则。固守着,坚持着精心的呵护着,培育着内心的美好道德,使内心回归明净,塑造真实美好的自我。

作为一名山大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越是在隐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砺,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细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尽力,不出现疏漏。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要恭敬谨慎,心怀戒惕,严格自律。细读《中庸》,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照的见别人也找的见自己。自己的心镜照见自己的人性,别人的心境,照见的是你的人品。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想要去远方,必须先从脚下起步;又宛如要登上高山,必定先从低处出发。面对消逝的岁月,仰望掩埋着先祖业绩的废墟,我们在大路上走来走去,却总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从何处做起。我们平庸,因而我们对于美好的未来总是仰望,而不知道如何接近,认为高远而不可抵达,这正是我们平庸的根本原因。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天地间孤独的旅行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最卑微的事做起,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天下之事,制之在始;始不可制,制之在末。”也许这世上有很多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最近处着手,使自己顺其自然,一步一步的取得成功。

身在山大,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在进步。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天地间孤独的旅行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广泛学习,深入探索,周密思考,明辨甄别,忠实奉行。人生也有涯而求之无涯。学习是毕生的事业,时间是永恒的主题。学问之道在于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别无捷径。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长期的坚实的积累之上的,不要抱有幻想。没有相当的积累工夫,幻想着在某一方面做出惊人的成果或是取得突破都是不可能的。苏轼说:古之立大事业,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唯有树立积土成山,驽马十驾的治学精神,才有可能求得真知,成就事业。

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不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独爱中庸。

【篇二】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全书体例清晰,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味《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