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读后感(实用3篇)

时间:2017-07-07 01:4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回到原点读后感 篇一

《回到原点》是韩国作家朴树的一部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李小石的经历,展现了人生中的得与失、追求与放弃、成长与坚持等主题。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在《回到原点》中,李小石是一个一直追求成功的人。他在事业上一直奋斗不止,为了成功不断地努力着。然而,尽管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却在家庭和感情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的妻子因为他的忽视离开了他,他与女儿的关系也变得疏远。这让我深思,成功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家庭和感情同样重要。

小说中的李小石最终决定回到故乡,回到他的原点。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李小石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思考他追求成功的动力和目标。他重新与女儿建立了联系,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个转变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目标。

通过《回到原点》,我认识到追求成功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平衡事业和家庭、追求和放弃、成长和坚持。有时候,我们需要回到原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这本小说让我深深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回到原点读后感 篇二

《回到原点》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通过主人公李小石的经历,我明白了人生中的得与失,追求与放弃,成长与坚持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李小石是一个一直追求成功的人。他为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断地努力着,牺牲了很多家庭和感情的时间。然而,尽管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失落。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与女儿的关系也变得疏远。这让我明白,追求成功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不能只看重事业而忽视了家庭和感情。

小说中的李小石最终决定回到故乡,回到他的原点。这个转变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他追求成功的动力和目标。他重新与女儿建立了联系,也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人生中的追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通过《回到原点》,我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成功,还包括家庭、感情和内心的平衡。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人生中的得与失、追求与放弃、成长与坚持之间的平衡。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审视和反思,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原点,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回到原点读后感 篇三

  回到原点读后感

  读着抒情的散文,能让我的心情放飞;读着精彩的小说,能让我的幻想放逐;当读完《回到原点》一书后,则令我百感交集,在吸收书中精髓的同时,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反思。

  书里除了讲述了教育的灵魂、如何保卫孩子的童年等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外,还分析当前教育所存在的普遍现象,来警醒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确实值得一读。其中有几点是我体会最深的。

  首先,是林少敏与张文质在谈论到保卫童年这一话题时,认为当前学校已经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有功利化的行为。我觉得教育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所以用评比、竞赛、考试等形式去评定学校,是在所难免的;而且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要想学校有生存以及发展的空间,去迎合社会的要求,也是迫不得已的。但问题是我们当教育工作者的要带着良心去工作,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制造好成绩的机器,不要把学生当作拿奖金的“摇钱树”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了功利关系了。

  当今社会里,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的小孩衣食无忧,又由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在家里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仅生活习性比较懒惰,思想上其实也比过去的孩子缺失了许多东西。其实,这就是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现在大家都不难发现,新闻里常报道:一些青年因为口角而杀人;富二代醉酒驾驶撞人后扬长而去;一些有钱人说用钱就能解决问题等。因此我们慨叹:现在的人怎么越来越粗暴的呢?这就反思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还是否做到最好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在教育上不仅仅是要对学生进行刻板的学科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灵魂洗涤和精神的再塑造。

  其次,在还学生自由这一问题上,也是要下工夫的。书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人身自由是中国教育中严重受到忽视的教育自由。不能以任何遥远的目的牺牲儿童的身体利益,不能牺牲儿童的欢乐、游戏和交往的需要而把儿童放置在劳累之中。但有时反思我们自己呢,会有意无意地范下这个错误。有时是因为抓紧评讲练习的进度而拖延了下课的时间,有时是怕出危险而减少活动的时间,()有时是火在当前把学生大骂一顿,有时甚至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反复地练习。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剥削着学生的自由,摧残着这幼小的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认识到这些是错误的行为的话,才会懂得关爱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三,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北京电视台记者马薇所举的一个国外学生莎拉的学习例子,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我们现在布置作业,没有考虑孩子的能力特点,只是考虑到自己批改时的方便,就“一刀切”,统一作业。其实细想一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还要再做。所以,有时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学会灵活,适当地根据学生实际来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达到激励效果。

  但话分两头,我对书中所说的因为要培养学生个性而允许孩子动着学习的观点持保守的态度。虽然我们的课堂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不许乱动是有点压抑了学生的自由,但对于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教学班来说,起码它能保证学生的听课率,也保证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懂得规范的一种途径,如果允许个别好动的学生边玩边学习,由于他们的自制力不强,所以不但不能培养个性,还连基本的知识都学不进去。所以,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坐立的姿势,这是学习的基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书中所选取的文章也好,所引用的名言也好,甚至是举的例子也好,作为教学工作者,都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人格的培养,还有的是人文的关怀。只有把别人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来教,才会切身地为孩子着想。

  我不太懂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也没有用形象的修辞来表达,只是用平淡的片言只语,来表达我读完这本书后最深的体会。作为教师,我希望带着学生,能彼此回到教育的原点——既教书,又育人;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回到原点读后感(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