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读后感2000字【经典3篇】

时间:2011-07-03 08:50: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名著读后感2000字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也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总称。它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对于培养和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读完《论语》后,我对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儒家的思想观点。我最受启发的是其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教导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炼才能取得进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使之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性。朋友的到来会带来快乐和收获,这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例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掌握只是教育的开始,真正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喜爱和热情。只有对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乐于学习,才能真正受益于教育。另外,孔子还强调了教师的责任和作用。他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承担教授知识的责任,更要起到引导学生成为善良和有道德的人的作用。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和塑造人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同时,教育也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论语》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名著,它教导我们如何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教育名著读后感2000字 篇二

《西方教育之父》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也是一本被公认为教育名著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约翰·杜威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和创新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他提倡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他说:“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把学生当作被教育对象来看待,而是要把他们看作是教育的合作者。”

另外,约翰·杜威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实用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他说:“学校教育应该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一观点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在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约翰·杜威的观点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阅读《西方教育之父》,我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作出贡献。

总之,约翰·杜威的《西方教育之父》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名著,它教导我们如何创新和改进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为培养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作出贡献。

教育名著读后感2000字 篇三

  教育名著读后感2000字(一)

  在阅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后,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终生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随著科技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终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且还包括职业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业。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中、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将终身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理念、知识无法得到更新,显然也无法培养出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人才!

  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了解终身教育对我们不断学习、不段更新已有的知识技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并且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习。

  教会孩子学习方法尤其重要,不仅能让他们学会某种知识,而且能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兴趣,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学习型社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表现在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全民化、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型社会中,人要进行终生学习,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话语权利。

  学习型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实现,必须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

  教育不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而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氛围共同构成的大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把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可以整合社会各方的教育资源,调动各方的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效果,改造社会风气,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

  三、多元教育智力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未来的成就和贡献,是片面的。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音、体、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

  长期以来,我们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杆,这对一部分更擅长动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素质教育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其目标在于培养成功的人格。不仅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更应该看到怎样去发展人的潜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孩子,教师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应该投入到素质教育中来;素质教育不但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习惯的养成上!

  在这一点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评价和激励传统意义上的“差生”。

  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

  所以在课堂上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为

教育名著读后感2000字【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