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精彩3篇】

时间:2012-03-01 09:48: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篇一:西施投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西施投井的传说。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和善良的女子。在她年轻的时候,越国和吴国之间发生了战争,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为了拯救国家,西施决定用自己的美貌去劝说吴王夫差。她穿着华丽的服装,化着精致的妆容,以吸引吴王的注意。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成功地打动了吴王,使他释放了越王,也达到了拯救国家的目的。

然而,西施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或者沉迷于物质享受。相反,她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充满了责任感。在她回到越国后,她并没有过着尽享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继续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她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她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一直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心。

然而,西施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越国所有人的认同和赞扬。有些人对她的美貌和智慧心生嫉妒之情,他们妄图陷害西施,使她受到牵连。最终,西施被迫投井自尽,以表达她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无私奉献。

西施投井的故事是一个反映了忠诚和责任的典型例子。尽管她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她从未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承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和责任的真正含义。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教导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履行我们的职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守初心,始终忠诚于我们所服务的事业。

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篇二: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讲述了一位聪明而有远见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断迁移的故事。

故事中的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她相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她决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最初住在一个偏远的地方,没有好的学校和优秀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决定搬家到离名师更近的地方。然而,她发现这个地方的学校仍然不够优秀,于是她又搬到了离名师更近的地方。最终,她在孟子成年后又搬到了名师的门前,确保了孟子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不懈努力,为孩子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孟母的行动展示了一种对责任和职责的承诺,她愿意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主动迁居。她的行为激励着人们要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无论是西施投井还是孟母三迁,这两个历史典故都充满了关于忠诚和责任的精神。无论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还是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付出努力,它们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初心,始终忠诚于我们所服务的事业或人群,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篇三

有关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

  尽忠职守是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那么尽忠职守有历史典故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用!

  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历史典故: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四书五经,无所不晓。

  47岁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表明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迹。

  为了统一中原,诸葛亮曾经多次兵出祁山,前几次出兵,都是因为粮食不继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训,非常重视粮食供应。他设计了一种叫做木牛(改进的独轮车)的运输工具,用它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做好充分准备后,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他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一起耕种,以为久计。司马懿率领魏军也渡过渭水,筑起营垒准备和蜀军长期对峙。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只许坚守,不准出战。

  与此同时,孙权应约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国的行动。魏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败吴军。诸葛亮只好孤军作战。蜀军很想跟魏军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决心要打持久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有一次,司马懿虚情假意地接待前来下挑战书的使者,问道:“你们丞相很忙吧,身体还好吗?”使者回答说:“丞相很忙,军营里大小事都亲自过问。他每天早起晚睡。近来胃口也不太好,饭量很小。”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将士们说:“诸葛孔明食少事多,怎能支撑长久呢?”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就在这年八月病故,年仅54岁。

  按照诸葛亮生前嘱咐,蜀军密不发丧,各路人马按序撤退。

  司马懿探得蜀军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兵的消息,立即率军追赶。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旗帜转向,战鼓雷鸣,蜀军将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掉转马头,下令撤退。待魏军退远了,蜀军才缓缓撤出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没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是,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智和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品格,永远师仪后世。

  感言:

  诸葛亮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对蜀汉集团的忠诚。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为后人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尽职尽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基本要素。

  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二

  萧何沛县人,由于他精通律令,再秦朝末年时便在地方当任一个小官,秦朝监察泗水郡的御史见萧何能干,便任命他为属史,萧何总是把公务处理得条理井然,因而又当任了泗水郡卒史,而声名远播。

  由于和刘邦同乡,因此萧何总是不吝对当时落魄的刘邦施以援手,后来刘邦当上了亭长,必须解送犯人前往咸阳去劳服役而缺盘缠,萧何很大方的掏出五百钱来资助他,令刘邦深受感动。

  秦朝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各路的英雄好汉,纷纷揭干起义,在刘邦起义时萧何便追随在他左右,而被任命为沛丞,监督并办理日常公务;当刘邦攻克咸阳时,众将都分取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将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法律诏令等文献视同珍宝,细心的收藏。

  后来刘邦能够掌握天下险关要塞与百姓疾苦等相关资料,都拜萧何汇整秦朝文献所赐,可见萧何是个有卓识有远见的人,这一点也奠定了刘邦战胜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天威的重要因素。

  话说楚霸王项羽的军队,也攻入咸阳城,但他并没有实践“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来拥护刘邦为王,反而仗着他庞大的军力,将蜀汉关中之地分封给刘邦,而立为汉中王,当时刘邦忿恨难消,萧何劝他要忍着,毕竟项羽势力远超过刘邦。

  刘邦经过一番思考后,接受了汉中王的分封,到汉中后便以萧何为相,治理一切事物,并以汉中为基地,屯粮练兵,以便图谋霸业。那项羽称王不到一年,由于赏罚不公,引起许多诸侯的叛变,刘邦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起兵叛变,萧何则留在汉中观察战况,以便随时可以补充人力及粮食。

  刘邦在外作战,还不时的派人来汉中视查萧何的动静,萧何知道刘邦怀疑他之后很难过,但仍然还尽心的辅佐他,汉中在他治理下,逐渐成为一个富裕的城市,也是刘邦最强大的后盾。

  三年的苦战,刘邦终于在萧何、张良、韩信的协助之下,获得胜利而攻下半壁江山,最后逼得项羽兵败而自刎于乌江畔。但萧何却没有因而懈怠,反而更加努力的埋首于经卷中,认真的为刘邦图霸天下的大业拟出一个美的蓝图来。刘邦曾对萧何说:“若不是贤卿不分昼夜的运筹惟幄,朕也不能这么顺利就坐拥江山。”

  刘邦称帝不久,陈豨判变,刘邦亲自率军前往邯郸讨伐,平定了叛乱,回到朝中,便封萧何为相国,相国的职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派了五百名士兵保护他。这时贺客有叫召平忧戚的表示大祸临头,萧何礼貌的询问,召平详加分析之后,萧何叹了气说:“伴君如伴虎,我早该料到那五百士兵是皇上派来监视我的,但我该如何是好呢?”那召平教萧何辞谢封赏,并把钱捐给军队,表示忠心不二。萧何照顾百姓,体恤部属,很快的得到民心,因此刘邦出宫平定判变时,又开始监视萧何。

  萧何无可奈何,只好听门客建议,强占民地,借以毁坏自己的名声,不久,刘邦回宫,看到萧何对自己的揶揄不但不在意,反而一心为民请命,请求刘邦将不用土地开放给贫苦的百姓耕种。

  刘邦生气的回绝,因他嫉妒萧何爱民如子的心。他以勾结富商、谋盗国土的罪名,将萧何囚禁起来。这时有位王姓的武官,正气凛然的说:“敢问皇上,相国所犯何罪,为何将他囚禁起来?”刘邦沉着脸说:“身为相国,不知洁身自爱,串通一些贪婪的商人打我土地的主意,收受商人的贿赂,早该判处不赦之罪!”王武官说:“前些时候判变连连发生,相国留守京城,若有二心,还怕没有称帝王的机会吗?事实证明他的忠贞,他怎么会在乎一点贿赂?这全是子虚乌有的罪名啊!”刘邦自知理亏,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放了萧何。

  萧何一生奉献国家,虽蒙受许多不白之冤,然而他依然尽忠职守,未曾忘记身为臣子的本份,堪为后人所传诵。

  用尽忠职守造句

  一、尽忠职守,勤奋工作,并且热爱荣耀相信自己的直觉。

  二、怪不得越来越多人尽忠职守,为工作出力永远获得报酬,为一个人费心则最最划不来。

  三、他做事总是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绝不敷衍塞责。

  四、劳苦功高不声不响,坚守岗位不舍昼夜。尽忠职守不慌不忙,爱心奉献不假言辞。白衣天使不辱使命,解危救难不时之需。护士节到不吐不快,送上祝福不计其数。

  五、第四十七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廉洁奉公、尽忠职守。

  六、她赞扬丈夫尽忠职守,乐于助人,一家人深深怀念他。

  七、在他的管理下,景区保安队尽忠职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这一切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八、你朝乾夕惕,如履如临,战战兢兢,只能尽忠职守,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官之德,官之本,也是民之福。

  九、呵呵,正卿和复华尽忠职守,海上风大,两位还能这么晚了来帮忙巡视阵防,丁汝昌在此谢过。

  十、解放军的基层战士戍边卫国、尽忠职守;16名军级以上干部违法违纪,涉贪涉腐。

  十一、为传承和弘扬泰坦尼克号上尽忠职守、勇于承担、博爱平等、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2014年3月27日,泰坦尼克基金在博鳌亚洲论坛面向全球发起成立。

  十二、对于职务,他不是单纯视为一种权力,而是当作一个尽忠职守的岗位,这尤其值得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十三、林主任不愿让人说他尸位素餐,所以从上任至今,都夙夜匪懈,戮力尽忠职守。

  十四、动物曾伴我们度过童年的岁月,美好温馨;动物曾帮我们看家护院,尽忠职守;动物曾帮我们耕种翻地,默默付出;动物曾帮我们提供奶源,无怨无悔。世界动物日,请爱护动物,爱护人类最。

  十五、征兵宣传片中的中国蓝水海军梦中国海军航行于蓝色海洋,帅气的军舰很酷,水兵严肃冷静、尽忠职守。

  十六、看上去既清秀文静、又伶俐成熟的罗晓燕,同行们对她都有一个很高的评价:一位尽忠职守的骨干教师。

  十七、把马库叫了过来,这个曾经流寇的头头自从成为番茄城的一员后,倒也算是尽忠职守,其他方面都还表现不错,特别是吹牛拍马的功夫更是进步惊人。

  十八、“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3位警务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忠职守,抢险救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九、其实“雷锋精神”除做好事外,还有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尽忠职守的“螺丝钉”精神等。

  二十、多年来是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使我能有机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尽忠职守。

  二十一、前线警员连日来紧守岗位,守护香港的繁荣安定,谨此向所有夜以继日尽忠职守的警员致敬!社会各界应全力支持警队维护香港法治。

  二十二、拿了大金牙好处的警察署来了很多人,他们抱着枪,横眉竖眼地分布在宅院外会场的四周,紧盯着熙攘的人群,那尽忠职守的姿态令所有到场的人都觉得惊诧。

  二十三、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管是位高权重,还是平凡普通,尽忠职守、兢兢业业都是我们在工作上的追求。

  二十四、尽管沈比利射杀了那么多的目标,但他对敌人并没有太多的仇恨,认为自己只是尽忠职守而已。

于尽忠职守的历史典故【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