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最新3篇】

时间:2012-02-06 06:47: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篇一

马本斋,字天斋,江苏盐城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聪明机智,勤奋好学,梦想着将来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命运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道路。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马本斋被迫放弃了求学的机会,只能留在家乡务农。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

马本斋积极参与地下抗日活动,协助组织抗日义勇军,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常常夜以继日地潜入敌区,传递情报,策划袭击行动,为中国军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1940年的一天,马本斋收到了一份紧急情报,称日军计划在盐城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行动。他立即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尽管敌人人多势众,但马本斋带领的抗日义勇军士气高昂,顽强抵抗。最终,他们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盐城地区的安全。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1942年,马本斋被日军逮捕,被关押在一个秘密的监狱中。在狱中,他遭受了各种酷刑,但他始终没有泄露任何情报。他坚信,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胜利。

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马本斋终于获得了自由,回到了家乡。然而,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投身到了祖国建设的事业中。他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活条件。

马本斋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的抗日英雄事迹让他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楷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英雄的真正内涵,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篇二

马本斋,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一位抗日英雄。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如何在战争年代中发挥出非凡的作用。

马本斋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梦想着将来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的求学之路被战争打断了,他被迫留在家乡务农。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抗日决心。

在日本侵略者肆虐的年代里,马本斋积极参与地下抗日活动。他协助组织抗日义勇军,为抵抗日本侵略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常常夜以继日地潜入敌区,传递情报,策划袭击行动,为中国军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马本斋的勇敢和智慧使他在抗日斗争中崭露头角。1940年,他带领的抗日义勇军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扫荡行动,保卫了盐城地区的安全。他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楷模。

然而,马本斋的抗日事业并没有止步于此。尽管他在1942年被日军逮捕并遭受各种酷刑,但他始终没有泄露任何情报。他坚信,只有坚持到底,才能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胜利。

1945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马本斋终于获得了自由,回到了家乡。然而,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投身到了祖国建设的事业中。他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活条件。

马本斋的故事是一部普通人的英雄史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英雄的真正内涵,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篇三

  清真寺里组建回民支队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献县东辛庄(今本斋村)。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先后升任排长、连长、营长,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第四团团长。

  马本斋在国民党部队任团长时还不到30岁,可谓年轻有为。但是,当马本斋看清自己的地位与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理想背道而驰时,便毅然弃官归田,另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因不满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火烧到了马本斋的家乡河北沧州,眼看着众多乡亲罹难,马本斋悲痛之余,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即回民支队的前身。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且神圣的地位。马本斋带领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就是在村子里的清真寺(今本斋清真寺)成立的。马本斋认为,作为回族村子和穆斯林心中最圣洁的地方,抗日杀敌、保家卫国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得到真主的认可和保护。回族战士们要向真主保证,在抗日战争中一定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对得起回族乡亲。

  很快,马本斋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939年,改称回民支队。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回民支队里的随军阿訇

  1937年底,日本人在北平(今北京)成立了回教总会,在回民聚居村镇成立回教分会或支会。他们利用回族的宗教信仰进行挑拨离间。支队里有的同志说出汉族欺压回族的糊涂话来。对此,马本斋说出一段朴素而深刻的话语,“‘七·七’事变后,是谁烧毁我清真寺,杀我阿訇?是汉奸、特务,而不是汉族。是谁在领导我们抗日救国?是毛主席、朱总司令。毛主席、朱总司令是汉族而不是回族。绝大多数汉族人民和绝大多数回族人民是阶级兄弟。我们是革命战士,不要当敌人的义务宣传员。”

  在马本斋的主张下,回民支队聘请了阿訇(我国***教称主持清真寺教务和讲授经典的人),负责屠宰牛羊和安葬阵亡战士的事,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过回族的节日。马本斋的部队先后请过3位分别姓曹、张和蔡的阿訇。这样一来,回族战士更加拥护马本斋的领导,更加团结,士气也更为高涨。许多回族青年还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在马本斋的回民支队,不仅有回族,还有汉、蒙古、满等其他民族。马本斋经常跟战士们讲,回民支队就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大家要相互团结,相互关爱;同时,马本斋教育战士尤其是回族战士,一定要尊重当地的`群众,不能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信仰而跟群众发生冲突。一次,回民支队打了胜仗,当地的老百姓前来送慰问品,一位老太太不知道回族饮食禁忌,宰了头小猪送过来。当时,司务长吓了一大跳,赶紧拒绝,而老太太却坚持要他收下。最后司务长只好找到马本斋,让马本斋亲自处理这件事情。马本斋对老太太说,“别的东西都可以不收,您的一定要收下。”最后,马本斋安排,将小猪送给了后方医院的汉族战士去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相比较于马本斋那些叱咤风云的英勇事迹,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马本斋就是本着这种朴素的精神和思想,从最初的热爱本民族、拯救本民族上升到了热爱中华民族和救国救民,进而转变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其过程中,不可否认,他的民族信仰和民族个性不无作用。

  以忠尽孝

  1937年夏天,“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了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他与母亲商量:“国难当头,我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决不能袖手旁观!”母亲赞成他的意见。于是马本斋领了村里一帮小伙子习拳练武,准备对付侵略者。

  这年8月30日,是东辛庄人民最难忘的日子。上午,全村人不约而同都来到了清真寺。在高涨的爱国气氛中,东辛庄“回民义勇队”宣告成立,马本斋被推举当了义勇队的队长。站在一旁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本斋,大伙这样看重你,你可得好好给大伙儿办事啊。”马本斋听了点点头。

  “回民义勇队”的旗帜竖起后,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这年秋后,马本斋率领“回民义勇队”开赴抗日杀敌的战场,打翻日军的军用卡车,阻击下乡骚扰的汉奸队伍……在斗争中,他听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才是真正打天下的队伍,只有八路军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于是他率领“回民义勇队”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他们成了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无坚不摧,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8月27日,趁“回民支队”转移时,敌人抓去马本斋的母亲,妄图以此来迫使马本斋就范。母亲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回民支队”,大家都纷纷要求营救,一向孝顺母亲的马本斋闻讯更是痛如刀绞。他回忆起母亲给他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故事的情景,回忆起母亲教育他为穷人拉队伍,使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往事,心头涌起阵阵波涛。他对政委说:“请党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我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娘被抓走了,儿子心里是难过的,但是儿子照样打鬼子,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忠孝,也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在敌人面前,母亲拒绝劝儿子投降,以绝食同敌人斗争,光荣牺牲。马本斋擦干眼泪,率领回民支队,发扬母亲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加英勇地为祖国、为人民而战。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