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典故【优质3篇】

时间:2013-09-01 04:11: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乐不思蜀的典故 篇一

乐不思蜀,源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形容一个人陶醉在快乐中,不愿思考现实的问题。这个典故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刘备在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蜀地的主人。而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则过上了闲适的生活,乐不思蜀。

孙尚香是东吴大将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后,生活变得富足而安逸。刘备在蜀地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国家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蜀地变得繁荣昌盛。孙尚香也因此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她每日都沉浸在美食、音乐、舞蹈和游戏中,对国家政务漠不关心。

然而,刘备的忠诚的谋臣诸葛亮却对孙尚香的态度感到不满。他认为孙尚香过于放纵自己,不思考国家大事,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于是,诸葛亮决定采取一些措施,让孙尚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诸葛亮精心策划了一次假象,他宣布蜀地遭到了东吴的入侵,国家面临危机。这个消息让孙尚香感到不安,她开始担心国家的未来。在这个关键时刻,诸葛亮再次出现,告诉孙尚香这只是一个假象,但也提醒她,如果国家真的面临危机,她作为刘备的妻子,应该能够承担一些责任。

通过这次事件,孙尚香被唤醒,她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国家的重要性。她开始认真思考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积极参与政务,为蜀汉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从此以后,孙尚香不再乐不思蜀,而是成为了一位有责任感的夫人。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应该迷失在自己的快乐中而忽视了身边的责任和义务。快乐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沉迷的唯一追求。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为社会、家庭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乐不思蜀的典故 篇二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演义》,成为了一个形容人陶醉在快乐中而不思考现实问题的词语。然而,这个典故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和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人们往往会追求物质享受和舒适的生活,而忽视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很容易迷失在快乐的泡沫中,忘记了思考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乐不思蜀的典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警示,提醒我们不要迷失在快乐中而忽视了生活的现实。快乐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沉迷的唯一追求。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当我们乐不思蜀时,我们容易忽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和挑战,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在面对现实问题并积极思考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此外,乐不思蜀也容易让我们忽视身边的人和事物。当我们过于沉迷于自己的快乐中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帮助,失去了关爱他人的能力。然而,只有关爱他人并为他人做出贡献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因此,乐不思蜀的典故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快乐和思考不可兼得。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面对现实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快乐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乐不思蜀的典故 篇三

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

乐不思蜀的典故【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