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的历史典故【最新3篇】

时间:2015-03-04 01:10: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尊师的历史典故 篇一

尊师的历史典故 -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在中国的尊师文化中,孔子无疑是一个典范。他的教诲和他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后世尊师的典范。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历史典故,展示了尊师的重要性和孔子的教育智慧。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诲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他的学生们也成为了后来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们的忠诚和尊重为后世人们树立了榜样。

首先,孔子的学生曾子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他一直虔诚地尊敬着孔子。有一次,曾子远行,路过孔子的故乡,他特意前往拜访孔子的墓地。他跪在孔子的墓前,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曾子,请您保佑我。”这个故事传承至今,表现了曾子对孔子的尊师之情。

其次,孔子的另一位学生颜回也是一个非常忠诚的学生。颜回曾经在孔子的庙堂上为他效力,后来又帮助孔子编纂《春秋》。他一直把孔子的教诲放在心上,以孔子为榜样,努力向上。即使在临终之时,他也对孔子的教诲深感感激,说道:“我自幼受到孔子的教育,如今我已经老去,但我仍然尊敬他,并对他的教诲充满感激之情。”

最后,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学生子贡的。子贡是孔子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他对孔子的敬爱和忠诚使他成为了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在一次考试中,子贡回答了所有的问题,但他却被孔子批评了。子贡并没有生气,而是虚心接受了孔子的批评,并且从中吸取了教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师不仅仅是恭敬和崇拜,更是虚心接受教诲,不断进步。

通过这些历史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孔子的学生们对他的敬爱和忠诚,使他们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尊师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们应该向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学习,尊重和敬爱我们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和知识,不断进步和成长。

尊师的历史典故 篇二

尊师的历史典故 - 孟子与他的学生们

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之一,而孟子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一些关于孟子与他的学生们的历史典故,展示了尊师的重要性和孟子的教育智慧。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人性的善良和教育的重要性。他的学生们也都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们对孟子的敬爱和忠诚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首先,孟子的学生梁惠王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梁惠王是一个非常仁慈和有智慧的国君,他非常尊敬孟子,并且积极地践行孟子的教诲。他采纳了孟子关于仁爱和善治的教导,并且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梁惠王的治理成为了后世君王的楷模,他的故事也被后人广泛传颂。

其次,孟子的另一位学生公孙丑也是一个非常忠诚和尊敬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在孟子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君子。他非常尊重孟子,并且一直以孟子为榜样,努力追求德行和智慧。他的努力和孟子的教诲使他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最后,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孟子的学生颜回的。颜回是孟子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他非常崇拜和尊敬孟子。他一直把孟子的教诲放在心上,并且努力向上。他在孟子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位有德行和智慧的学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尊师不仅仅是恭敬和崇拜,更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将老师的教诲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通过这些历史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孟子的学生们对他的敬爱和忠诚,使他们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尊师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我们应该向孟子和他的学生们学习,尊重和敬爱我们的老师,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和知识,不断进步和成长。

尊师的历史典故 篇三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

  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

  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

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尊师的历史典故【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