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教案 篇一
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是谁?他是怎么得出这个定理的?勾股定理的应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例来展示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本文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为读者介绍勾股定理的故事、应用和教学方法。
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据传说,毕达哥拉斯在一天散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a2+b2=c2。这一发现在数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几何学的新纪元。
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各边长、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在实际生活中,勾股定理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在导航系统中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其应用。假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和4,要求求解斜边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可知,32+42=52,即9+16=25,所以斜边的长度为5。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勾股定理的奥妙之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比如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实际应用等方式来展示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此外,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勾股定理。
综上所述,勾股定理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展示,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勾股定理教案 篇二
勾股定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勾股定理教学课程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勾股定理的教学课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是设计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程的关键。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应用和证明方法,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确定教学内容是设计教学课程的基础。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将内容分为勾股定理的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等几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再次,确定教学方法是设计教学课程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勾股定理教学课程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心的准备,相信我们可以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本文对老师们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有所帮助。
勾股定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
(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证明与作图;
(3)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
2、能力目标:
(1)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
(2)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用具:
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教学过程
: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问题:(投影显示)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除了满足一般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特殊关系吗?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强调说明:
(1)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2)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待定)
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
3、定理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三:“总统”法、如图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以上证明方法都由学生先分组讨论获得,教师只做指导、最后总结说明
4、定理与逆定理的应用
5、课堂小结:
(1)勾股定理的内容
(2)勾股定理的作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130#1、2、3
b、上交作业P132#1、3
勾股定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学生观察、猜想)
情景: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
第三环节:做一做(7分钟,学生合作探究)
教材23页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量得AD长是30厘米,AB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 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离。
3.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有多长?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问答)
内容: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最短路程问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学生分别记录)
作业:1.课本习题1.5第1,2,3题.
要求:A组(学优生):1、2、3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勾股定理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为学生搭好台阶,扫清障碍。
⑴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⑵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三、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
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对比,从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进行猜想。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