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实用3篇)

时间:2016-06-09 05:41: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一

在新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面临的挑战。下面将分享一个优秀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发。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运算”展开,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四则运算;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分数的四则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规则:结合具体例子,详细讲解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简单到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4. 拓展延伸:设置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手段:**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在新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成为了每位数学老师面临的挑战。下面将分享另一个优秀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更多的启发。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展开,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定义;

2. 能够熟练计算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讨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详细讲解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3.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拓展延伸:设置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手段:**

1.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愿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能设计出更多优秀的教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三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买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图,现在让我们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图。

  2、观察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独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汇报。

  得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1:1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

  强调:必须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算出实际的面积。

  5、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6、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标出来。

  (1)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先求出平面距离,然后再在图中标出。

  (3)进行计算。

  7、笑笑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

  (1)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2)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动二、试一试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妈妈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1)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进行计算。

  活动三、练一练

  1、完成32页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2、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1)独立计算。

  (2)汇报,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四、实践活动

  1、找一张中国地图,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2)量出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2、找一张中国地图,用▲表出你家乡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图上你的`家乡与北京的距离大约是()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2)放暑假时,你打算从()到()去旅游,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千米。

  3、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以及一些家具的长和宽,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卧室的平面图。

  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里完成。

  课后小结:说说你今天的收获和问题。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