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
标题:垃圾分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垃圾分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
1. 垃圾分类知识讲解:老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标准以及分类方法。
2. 环保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到校园内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整理,对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分类和标注。
3. 垃圾分类游戏:设计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
4. 制作宣传海报:学生根据垃圾分类知识,设计制作宣传海报,向全校同学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三、活动流程:
1. 垃圾分类知识讲解:30分钟
2. 环保实践活动:60分钟
3. 垃圾分类游戏:30分钟
4. 制作宣传海报:40分钟
四、活动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性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活动后的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整理和分类能力。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知识,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环保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二
标题:社区服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社区服务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
1. 社区调研:学生分组到社区内进行调研,了解社区的特点、问题和需求。
2. 社区服务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学生设计制定社区服务计划,包括服务内容、时间安排等。
3. 社区服务实践:学生按照计划到社区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清洁环境、帮助老人等。
4. 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活动流程:
1. 社区调研:60分钟
2. 社区服务计划:30分钟
3. 社区服务实践:120分钟
4. 反思总结:40分钟
四、活动评估:
1. 社区调研报告:学生根据调研结果撰写报告,评估其调研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社区服务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服务态度等。
3. 反思总结:评估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服务工作打下了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三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并且明确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感受质量单位的活动,教材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如称体重、互相背一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如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体重大约是多少、如何看体重表等。
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体,如书本、书包。首先让学生先用手掂一掂,估计一下哪个轻,哪个重,然后再用秤来验证。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感受了物体的轻重,而且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了这些测量重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是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的方式来渗透的。教材在这里是通过一个学生画“正”字来记录同学们的体重,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同学们的体重,比如直接写下姓名和体重、画“△”(或○)的方法、使用统计图(统计表)等。为了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作用,这里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4千克的有几人?25千克的有几人?”“咱们班多重的人数最多? ”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既可以结合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进行,也可以在第七单元后进行。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
3、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如感受千克,农村的同学可以通过掂1千克的粮食、蔬菜来体会;城市的同学可以通过掂1千克的水果、饮料来体会。这样不同环境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还可以体会到自己身边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4、这里的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的组数可以根据表的个数来确定,有几个表就分几组,小组轮流进行各项活动。
5、活动前,教师要演示如何称体重和看体重表以及如何使用其他的工具。称体重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先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并把称的结果记录下来,称完体重的同学可以互相背一背,体验一下同学的体重。教师巡视时,要注意了解学生是否会看体重表,是否会记录称体重的结果,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个子小的同学背块头大的同学。活动结束后,应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活动情况。如“小明25千克,我背了背知道25千克有多重,王华24千克,我感觉他没有小明重。”“我们这一组23千克的有1人,24千克的有3人 ……”也可以先称出一个学生的体重,比如小明25千克,让小华背一背,感受一下:“25千克这么重呀!”然后背一背另外一个并估计一下:“你不到25千克。”再去称一称,看看小华估计的对不对。
6、比较物体轻重活动时,小组的每个同学可以轮流做,一个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另一个称一下,判断他估计的对不对。这里除了教材中给出的书本、书包以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其他的物品。使用测量工具时,物品应放在托盘的中央,读数时,教师要加以指导。
7、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把他们的记录表交流一下,看看都有哪几种形式,哪些比较容易看出各种体重的人数。之后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体重用画 “○”或别的直观的方法制成一个大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看一看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如,哪个体重的人最多,哪个体重的人最少。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玩具编童话故事、歌谣等;完成调查问卷表。
2、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交往、交易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2)学习与小朋友共同合作,提倡“我的玩具大家玩、我的快乐齐分享”。能奉献自己的爱心。
(3)培养学生喜欢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与小朋友共同合作,提倡“我的玩具大家玩、我的快乐齐分享”。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渗透爱护玩具的思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自带几件玩具和有代表性的玩具图片若干。
(2)问卷调查表。
(3)给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打印分类牌。
学生准备:
(1)自带一至两个不同类型的清洁卫生的玩具。
(2)完成调查问卷表。
(3)根据自己的玩具编童话故事,搜集与玩具有关的故事歌谣等。
(4)最好能带一件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
(5)了解拍卖的一些知识。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一看吗?出示课件玩具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解说)玩具是我们最喜欢的“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我们请它先给大家表演一番吧!
老师上发条让玩具猴子翻跟头。边介绍:我最喜欢这只玩具猴子了,因为一看到他我就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降妖捉怪,既聪明又有爱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小朋友,你也有喜欢的玩具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介绍喜欢的玩具吧,(板书课题:我喜欢的玩具)
二、快乐齐分享
1、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
师: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呢?为什么喜欢?谁能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玩具?(介绍时说清楚玩具的外貌、质地、功能、玩法等。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介绍时适当引导。)
学生拿着玩具到前面介绍。
生:我喜欢的玩具是……
2、分享心爱的玩具
师:听你们介绍得这么好玩,老师也忍不住想玩了呢,我从你们的眼里看出了你的渴望,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换玩具玩。玩的时候注意两点:第一,玩的时侯要注意安全,既不要弄伤了自己,也不要弄伤了同学。
第二,在玩别人的玩具时要爱护它,不要弄坏了,玩后要及时归还。
学生自由玩,教师拿着自己带来的玩具加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换玩具一起玩
3、分享关于玩具的童话故事、歌曲
师:看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有的同学可能还没玩够呢,课后请大家在班内继续交换自己的玩具玩好吗?(师拿出绒布玩具长江七号和长毛狗冲学生抖一抖)瞧,喜欢吗?老师给它们编了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师讲故事:)你知道哪些与玩具有关的故事或歌曲,自己编的也可以,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讲故事,唱歌曲,播放自己带来的歌曲光盘等。
师:洋娃娃和小熊被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吸引来了,出示课件:《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动画片。
三、课堂探究
1、给玩具分类
师:这些玩具不仅美丽好玩,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和动听的歌曲,它们出来这么长时间,有点累了,让它们回到自己的休息室休息一会好吗?看,这是绒布类玩具的休息室(边说边出示分类牌)
A类绒布玩具:动物类、娃娃类、其他类……
B类健身玩具:木马、空竹、陀螺、风筝、毽子……
C类仿真造型玩具:各种动物、动画人物、武器、车、飞行器、船……
D类益智玩具:积木、积塑、魔方、拼图……
E类有声玩具:开关控制、声控、感应控制、……
F类机械动力玩具:发条玩具、齿轮传动、风动……
学生将自己的玩具送到相应的类别里。不会分类的学生,师指导分类放。
2、汇报课前调查,了解不同时代玩具的不同特点
师:现在让我们心爱的玩具边休息边听我们上课,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什么玩具,谁上来展示你的调查结果?
(切换到实物投影)学生展示调查问卷表,学生边展示边解说,并展示自己带来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玩的玩具。有的学生展示的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玩具。
师:听了他们的汇报,看了他们展示的玩具,你们的玩具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玩具相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使玩具越来越高级了呢?
生:是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引导学生说出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玩具的进步。)
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学习设计出更多更高级的产品。
四、爱心拍卖会
师:你们拥有这么多玩具,你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有的玩具同学们甚至已经玩够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甚至连买练习本的钱都没有,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父母的那些孩子,你们打算怎么做?就让我们把自己玩够的玩具拍掉来帮助他们吧!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老师请出愿意拍卖自己玩具的爱心天使上台来介绍自己的玩具,定出底价,爱心小天使们,我们的拍卖会正式开始了,示课件:爱心拍卖会
师:我先来拍卖自己的玩具,(拿出猴子玩具)这个玩具是过春节时我在苏果超市买的,玩了这么长时间都没出过毛病,很结实耐用,我当时是花十元钱买的,现在我定的底价是两元钱,你愿意买吗?为什么?
生:愿意! 因为价格合理 或者 价格不高 (师可以引导说出)
师: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还有谁愿意来购买?(孩子举手说出价格有可能高出原价,引出哄抬价格)出示课件:
拍卖规则:
师:这是我拍卖的()元钱,(边说边将钱递给负责统计的学生,学生记录下来:李老师 5.0元)在拍卖时说清楚玩具的优点,下一位拍卖者上台来拍卖。
学生接着拍卖,师选自己满意的玩具购买。
师:本次拍卖活动非常成功,请记录员计算公布本次拍卖所得的爱心款,我们将会把这些钱全部捐给希望工程,为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介绍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通过和伙伴交换玩玩具、给玩具分类等活动了解了玩具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索,能设计出更多功能、更好玩的玩具。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五
背景分析
每棵树都是活的,它和我们人一样要吃、休息、呼吸,也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春是听森林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大量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桠,为一个新季节的欣欣向荣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诊器在树干上寻找、倾听大树“心跳”的方法,感知树木旺盛的生命力。
2.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学资源
听诊器
教学活动
一、准备工作(10分钟)
1.每个小组一个听诊器,同学倾听自己或同伴的心跳。
2.交流:你听过谁的心跳声?声音是什么样的?
二、寻找大树的心跳(20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校园内直径约15厘米且皮较薄的梧桐树作为观察对象(其它的落叶树也行)。
2.教师提醒:把听诊器紧贴在树干上,不要动;要多试几个地方,找到最佳听点。
3.互相交流:树有心跳吗?如果有,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描述一下。
4.教师点睛:梧桐树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要吃、睡觉、呼吸,也要运动——把大量树液不断地输送给树枝、树叶,才能长粗、长高——我们听到的心跳声,就是大树在生长的声音。
5.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有心跳呢?我们再去找找别的树的心跳,好吗?
三、感受大树的心跳(10分钟)
所有同学都环抱大树,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把身体紧紧贴在大树上,静静地感受大树的“心跳”,感受大树旺盛的生命力,想象大树的树根正在吸收养分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根树枝、每张树叶……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外出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学会多渠道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
3.了解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培养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如何预防意外伤害,能根据出现的意外情况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
活动准备:
搜集学生外出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一) 情境导入
当同学们出去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对于大家外出活动,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老师都非常担心,为什么呢?
学生: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教师:的确,外出活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多媒体演示学生外出活动时发生的安全事故)
提问: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游泳、旅游、乘车游玩、公共场所等安全问题。
(三)选择研究内容
1.总结引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和交流,我们知道在外出活动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果我们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造成这些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围绕外出活动安全展开研究,了解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范措施。
2.确定研究内容
各组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组织全班交流,要求说明为什么确定这个内容,准备怎么研究。
(四)制订活动方案
1.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做参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步骤、研究方法等。利用表格呈现方案内容。
2.分组交流活动方案,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五)搜集信息
鼓励学生在课下分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如:通过网络或到图书馆通过书籍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分组整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知识卡片。教师深入各组,了解情况,进行指导。
(二)交流分享
分组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质疑、补充,提出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应该注意的问题适时点拨,对学生忽略的问题进行提示,启发学生思考。如:郊游时迷路、遭遇雷雨天气怎么办等,并引导学生汇报研究的过程,重点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模拟救护
教师:通过各组的汇报,我们了解了大家搜集资料的过程,知道了更多的外出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感受到同学们确实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可是尽管我们一再强调预防,但在活动中,还可能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比如:有的同学不小心跌入水中,有的同学不小心磕伤了,有的同学被虫蚁叮咬??如果我们遇到这些情况,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