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彩3篇)

时间:2017-03-05 02:1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篇一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CO2。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碳酸和酸反应制备,或者通过碳酸氢钠和酸反应制备。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碳酸和盐酸混合,产生气泡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释放到大气中。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是起泡剂,使饮料变得起泡;在消防灭火器中,二氧化碳是灭火介质,可以扑灭火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化学式为CO。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它是由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例如煤气、汽油、煤炭等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着严重的危害,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无法携带氧气,导致缺氧甚至窒息。

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室内的有毒气体;二是不要在密闭的环境下使用燃气设备,如燃气炉、燃气热水器等;三是定期检查烟囱和燃气设备,确保正常运转。

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制备方法,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安全地应对这两种气体的存在。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做到安全使用化学物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篇二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两种气体在环境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它们的排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二是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三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严重危害。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头晕、恶心、昏迷甚至死亡。为了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加强燃烧设备的维护,确保燃烧完全,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二是加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室内有毒气体的存在;三是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避免在密闭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燃气设备。

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两种气体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健康。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篇三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


投影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


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抄写、记忆


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提问:你们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只是由别人告诉你的?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从老师口中获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创新。


演示实验:


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


实验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




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会熄灭,而且是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2.软塑料瓶会变扁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这两个实验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耗时较长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宜由老师演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提问: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意图,你们还能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么?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的设计。




让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并引导其他学生去评价这些设计。




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准备如何实施,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通过赞美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今天老师还补充一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就是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但它们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们去进行实验探究。




投影并讲解: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学生实验: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抄写、记忆





投影: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学生思考、讨论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附:学生学习资料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课堂小探究

  1.请你根据课本p114页实验6-5和实验6-6的构想,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可画图)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据四朵浸有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现 象






分 析



结 论



  生活事例链接

  1.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 ,证明里面的 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2.为了让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

  课后小探究

  家庭小实验:请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