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用4篇)

时间:2017-03-05 05:45: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更是备受关注。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先,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作息、保持个人卫生、有秩序地收拾物品等。家长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自己首先要做到榜样,孩子才会慢慢模仿。此外,家长还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引导和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整理笔记、主动提问等。在校园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社会也应该给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会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社会应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积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成长助力!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习惯的养成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要明确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让他们意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主动去养成。

其次,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关键。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家庭中,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校中,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

最后,激励和表扬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手段。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小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未来加油!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三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我校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我就带领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

  (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做好两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6)保持较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一、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二、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三、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

  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我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四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礼貌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

  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爱和严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单儿,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不少家长知道该怎样要求,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此为武器要挟家长,慢慢地就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哭闹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孩子若发现哭闹不再起作用时,自然会自己找个台阶下——玩别的了。

  四、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公平,会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有许多选择,并且很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对于那些被家长“放任”的孩子,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们做事也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由放任状态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和别人合作并良好相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