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4-04-08 07:17: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将接触到折线统计图这一概念。折线统计图是一种展示数据变化趋势的图形,通过连接各个数据点,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变量的变化情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数据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假设某班级每个月进行一次小测验,我们可以将每个月的平均分数记录下来,然后用折线统计图来展示学生们的成绩变化情况。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折线图上的波动,从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数据,让学生们根据要求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绘制方法,还能够加深对数据变化趋势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特点。比如,让他们观察两个折线统计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并思考背后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比如,让学生观察某一家商店每个月的销售额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分析销售额波动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例子、实际的数据和比较分析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二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中,折线统计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解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来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比如,让学生观察某一家超市每周的销售额变化情况,然后让他们用折线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销售额的波动情况,从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绘图练习。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数据集,让学生们根据要求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加深对数据变化趋势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数据分析和比较。比如,让他们观察两个不同城市每年的降雨量变化情况,然后让他们用折线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并分析两个城市之间的降雨量差异。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收集相关数据并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图形解读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案例、绘图练习和数据分析比较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

  要求同学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同学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对照表。

  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身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02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02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03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变化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观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讨论: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讨论。

  (2)反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04年各月平均气温

  (1)思考题:根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交流。(投影仪)

  (1)展示作品

  (2)说说制作过程

  (3)教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04年全年气温的变化情况?你认为全年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